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中文版再版作者序(2013)







中文版作者序(2003)
英文版作者序(1991)
一 风景之发现
1
2
3
4
5
6
英文版第一章补记(1991)
二 内面之发现
1
2
3
4
5
6
7
英文版第二章补记(1991)
三 所谓自白制度
1
2
3
4
英文版第三章补记(1991)
四 所谓病之意义
1
2
3
4
5
英文版第四章补记(1991)
五 儿童之发现
1
2
3
4
5
英文版第五章补记(1991)
六 关于结构力——两个论争
其一 无理想之论争
1
2
3
4
5
其二 “没有‘情节’的小说”论争
1
2
3
4
七 文类之死灭
1
2
3
八 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1992)
1
2
3
文库版后记(1988)
德文版序言(1995)
韩文版序言(1997)
译者名词简释
第一章 风景之发现
第二章 内面之发现
第三章 所谓自白制度
第四章 所谓病之意义
第五章 儿童之发现
第六章 关于结构力——两个论争
第七章 文类之死灭
第八章 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1992)
译者重版后记(2013)
译者后记(2002)

中文版再版作者序(2013)


我写作本书中的各篇是在1970年代后期,将其汇集成书出版则是在1980年。到了1980年代末,我又对其内容作了重新思考,直接的原因是美国的日本研究者来信说要翻译此书。我便以需作增补修改为条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因为若将日文版原封不动交他们翻译,可能很难获得英语世界的理解。这也促使我再次去重新思考本书所论述的问题。结果,英文版增加了相当分量的补注和一篇新的论文。顺便一提,到出中文版的时候又增加了一篇新论。
我在本书中,试图要于“明治20年代”所发生的某种认识论“颠倒”中,来考察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明治20年代”这一词语是个只适用于日本的说法。换成公历来讲,相当于1890年代。不过,这样一来也可能遮蔽掉某些面向。例如,夏目漱石的小说《心》中那个自杀掉的主人公有个说法,叫“以殉明治之精神”。这个说法与明治天皇没有关系,指的是一种“时代精神”。若采用公历的话则无法表达。同时,“明治20年代”也确实会把事件的发生限定在日本固有的时空内部。实际上,我在写作此书时的确忘记了“明治20年代”也即1890年代这回事。
1890年代是世界性帝国主义全面扩张的时代。当时的日本亦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1894)和接下来的日俄战争(1904)。但是,若从“明治”这一视角来观之,则对该过程有了下面这样一种叙述:日本在西方列强支配下,获得产业和军事上的发展并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德川时代所缔结的不平等条约终于被废除。文学领域也是如此,所谓在明治20年代现代文学得以确立,意味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文学经过20年的历程而最终实现了现代化。但是,若从公历来看,1890年代乃是在世界性的帝国主义状况之下,日本开始转向帝国主义国家的时代。由此观之,我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所论述的“颠倒”,正是帝国主义时代所发生的事态。
我注意到这一情况,是在修改本书的1980年代末。这个时期正是昭和天皇病逝而“昭和时代”行将终结的时刻,而且与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美苏冷战结构终结等同时发生。换言之,以昭和年号所区分的历史和以公历所区分的历史重合在一起了。讨论这两个纪年哪个更重要是没有意义的。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是由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所带来的“视差”。下面,我就是要从这样的“视差”出发,对《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进行再思考。


我曾试图在“风景的发现”这一视角之下,来观察“明治20年代”所发生的某种认识论的颠倒。风景,自古以来就存在。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于文学和美术领域曾有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可是,这并非作为风景而被描写的。例如,在西方风景只是作为基督诞生等的背景而被描述的,直到近代才有了把风景作为纯粹风景来描写花鸟器物等静止物的做法。实际上,东方也是一样。中国自古以来有自然风景的描写,但那是山水画中的山水,与单纯存在于此的自然对象不同。这是一种宗教的对象。画家们描写的并非实际的自然,而是作为意识的山水。因此,正如欧洲的美术馆充斥着以耶稣或天使为主题的绘画一样,在东亚描写山水的画作不计其数。
然而,我所谓的“风景”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通过还原其背后的宗教、传说或者某种意义而被发现的风景。这也便是把以往认为的事物之主要次要关系颠倒过来。“风景的发现”便意味着这样的颠倒。具体而言,我在国木田独步的《难忘的人们》中看到了这种颠倒。“难忘的人们”并非那些不能忘记的重要人物,而是无意义也无所谓的人们成了难忘的人。在此,他们与其说是人们,不如说是作为“风景”的人而存在着。
这篇作品中,主人公给在旅馆里初次见面的秋山看题为《难忘的人们》这部作品的原稿,并与之聊了起来。两年后,他在原稿上加了一句:“难忘的人们乃是旅馆的主人,而非秋山”。这里存在着一种将主要的和非主要的事物之价值序列颠倒过来的恶意反讽。就是说,风景的被发现并非源自对外在对象的关心,反而是通过无视外在对象之内面
[1]

的人而发现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内面的人呢?简言之,这种内在的人是经过政治上的挫折之后而产生的。但是,这种政治挫折不是发生在“明治20年代”,而是“明治10年代”。那时,曾有“自由民权运动”蓬勃发展,这是一种使明治维新得以深化的“永久革命”式的运动。可是,随着政府在明治14年宣布将于10年之后开设议会,这场运动便渐趋落潮。尽管其后仍有一些过激派在抵抗,但自由民权的活动家们大都从“民权”派转向了“国权”派(帝国主义者)。
最早获得现代文学之内面性的文学家是北村透谷。明治10年代中期自由民权运动逐渐落潮,北村则在自由党左派开始炸弹斗争的时刻退出了此运动。但是,这之后他面对现实的政治世界,试图通过文学的想象力来与之对抗。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以“想象世界”来与现实世界对抗。不过对他来说,内在性并非反讽或逃避,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持续进行的自由民权运动。他甚至在政治上仍然继续参与着现实斗争。例如 ............

书籍插图:
书籍《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 插图1
书籍《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