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侘寂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导读 禅茶之味,风雅之“寂”
风雅之“寂”
一 “侘”与“寂”:日本独有的审美概念
二 “侘”是优美之心
三 安住于“寂”中,悠游“虚实”间
四 流动之时间,恒常之美
五 “幽默”中生出的“寂”
六 闲寂、游戏与自由,人间至味
松尾芭蕉及蕉门论“寂”
夏炉冬扇——松尾芭蕉
寂色浓郁——向井去来
咏花咏雨——服部土芳
处处见诚——上岛鬼贯
寂然伫立——与谢芜村
译后记
庭园
《平家物语》:“岩石青苔,寂之所生。”
事物在外部感觉层面上的衰落,却以此为契机而具有了古典的意味,随着外部现象与本质的这种游离,其本质的一面就在直观上受到了遮蔽。如同早已丧失了浓绿期的青翠、看似岩石的一截古木,或者如枯木般老者的肢体,或者像生锈的金属器物,或者原本硬而冷、如今被青苔所遮蔽的岩石。
枯山水
枯山水,“侘寂”之美在日本庭院设计中的极致运用。
松尾芭蕉:“一慵懒之翁,平日不想与人来往,于是闭门索居,静心安神。只是在月夜雪晨,仍愿有亲友来访。”
在樱花间鸣啭的黄莺飞到檐廊下,朝面饼上拉了屎,表现了新年的气氛。那原本生于水中的青蛙,复又跳入水中发出的声音,还有在草丛中跳跃的青蛙的声响,对俳句而言都是情趣盎然的事物。多听、多看,从中捕捉令作者感动的情景,这就是俳句之“诚”。
“侘”,不是那些在生存竞争中失败的遁世者、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隐逸者离群索居的避难所,而是为了涵养一种优雅闲静的心境而崇尚清寂。
最靠近我们身边的某些器物、庇护着我们的住宅、住宅外的庭院、庭院外的大自然,按远近的顺序,我们的生命意识便是由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主观立场,以不同的程度在广阔的范围上加以扩大。
©摄影:裴翊翔
自然
披蓑衣、拄竹杖、穿草鞋,清早动身出行。无论都市乡间概不厌弃,四处行脚,或在闹市踏雪,或头顶草原烈日,或在山中小寺小食,或在土屋逗留,随遇而安、无处不笑。踏遍山山水水、从萨摩虾夷到千岛之门背户,无所不至。天下之大,所游者广矣。
©摄影:李然

茶之心以淡味为宜,正如水滴,圆而不滞不流,无处不居。淡之味,唯有以心感之。
给火炉添茶,亦有侘之心。
花器 安齐贤太花器
松尾芭蕉:“乾坤变化乃风雅之源。静物其姿不变,动物其姿常变。时光流转,转瞬即逝。所谓留住,是人将所见所闻加以留存。飞花落叶,飘然落地,若不抓住飘摇之瞬间,则归于死寂,使活物变成死物,销声匿迹。”
有情之物不必说,无情之物如草木、道具摆设之类,各有各的“本情”,与人情并无不同。达不到“本情”的人,面对风花雪月也会无动于衷,手持道具也仿佛赤手空拳一般。
日本陶艺家安齐贤太手作陶艺花器
着物 昭和和服
©Yuzen-painted kurotomesode. Mid-Showa period (1940-1960), Japan. A chirimen (crepe) silk kurotomesode featuring “wakamatsu” (young pines), pine cones, and wave motifs. Techniques includes yuzen-painting, pigment brush painting, with gold-foil highlights. Five ‘mon’ (family crests).
©Museum quality Furisode dating to the late 1700s, Kanazawa Area
着物 和服细节
寂乃风雅之体,即便身穿千层绫罗,也不忘一层寂。
和服·下雨天
一阵急雨来,吹开了,那黑色的衣袖。
©A rainy Commencement ceremony day, 1953. Photographer Asano Kiichi. Image via Pinterest
映画 小津安二郎电影
小津安二郎与他电影中的“侘寂”之美,日常之静,本来之味。
“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的。”
导读
禅茶之味,风雅之“寂”
王向远
“侘寂”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句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也是与“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学概念之一。以比喻来说,“物哀”是鲜花,它绚烂华美,开放于平安王朝文化的灿烂春天;“幽玄”是果,它成熟于日本武士贵族与僧侣文化的鼎盛时代的夏末秋初;“侘寂”是飘落中的叶子,它是日本古典文化由盛及衰、新的平民文化兴起的象征,是秋末初冬的景象,也是古典文化终结、近代文化萌动的预告。从美学形态上说,“物哀论”属于创作主体论、艺术情感论,“幽玄论”是艺术本体论和艺术内容论,“侘寂”则是审美境界论、审美心胸论或审美态度论,就这三大概念所指涉的具体文学样式而言,“物哀”对应于物语与和歌,“幽玄”对应于和歌、连歌和能乐,而“侘寂”则对应于日本短诗“俳句”与茶道。
“侘寂”之“寂”是一个古老的日文词,日文写作“さび”,后来汉字传入后,日本人以汉字“寂”来标记“さび”。对于汉字“寂”,我国读者第一眼看上去,就会立刻理解为“寂静”“安静”“闲寂”“空寂”,佛教词汇中的“圆寂”(死亡)也简称“寂”。但是“寂”作为日语词,其含义相当复杂,而且作为日本古典美学与文论的概念,它又与日本传统文学中的某种特殊文体——俳句相联系,显得更为复杂含混,更为众说纷纭。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是最早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寂”加以系统阐发和研究的学者,其作《风雅之“寂”》奠定了“侘寂”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主要研究了俳句美学的“寂”,茶道美学的“侘”(わび),因“寂”与“侘”两个范畴在含义上几乎相同,只是一个属于俳句美学,一个属于茶道美学,因此两个词不妨合璧,称为“侘寂”。
综合考察以松尾芭蕉为中心的“蕉门俳句”及“蕉门俳论”原典
[1]

,再参考大西克礼的《风雅之“寂”》,我认为可以对“侘寂”的内涵构造作三个层面的意义揭示和概括。第一是“寂之声”,第二是“寂之色”,第三是“寂之心”。
“侘寂”的第一个意义层面是听觉上的“寂静”“安静”,也就是“寂声”。这是汉字“寂”的本义,也是我们中国读者最容易理解的。松尾芭蕉的著名 ............

书籍插图:
书籍《日本侘寂》 - 插图1
书籍《日本侘寂》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日本侘寂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