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王玉德;郑清;付玉
简介
版权信息
书名: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作者: 王玉德,郑清,付玉
出品人:[非必要]
责任编辑:[非必要]
封面:[非必要]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1日
ISBN:9787308108492
本书由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授权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平台范围内电子版制作和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本介绍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版权信息
书本介绍
目录
上篇近现代篇: 招商局与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1872—1978)
引子
第一章近代民族金融业肇始(1872—1911)
第二章现代坎坷(1912—1978)
中篇改革开放篇: 招商局与中国当代金融业革新(1978—2000)
引子
第三章改革开放与蛇口模式
第四章创办招商银行
第五章创办平安保险
第六章创办招商证券
第七章境外金融业务的拓展
下篇新世纪篇: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的新辉煌(2001年至今)
引子
第八章招商银行的二次革命
第九章招商证券敦行致远
第十章基金及基金管理业务的发展
第十一章保险及保险经纪业务
第十二章招商金融新蓝图
后记
参考文献
上篇近现代篇: 招商局与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1872—1978)
引子
本篇涵盖的历史阶段分为三段: 清末(1872—1911)、民国时期(1912—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1949—1978)。伴随时代沉浮,招商局经历了清末的创始与短暂繁荣,民国政府的国有化改组和抗战中的辛苦经营,最终被新中国政府收归后消融入特殊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大时代短暂告别。
第一章近代民族金融业肇始(1872—1911)
本章跨越的历史阶段从招商局成立到清朝灭亡。
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招商局,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开创者,同样也堪称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开创者。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的民族金融业面临怎样的挑战与转型?招商局成立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其创办、发展过程与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第一节始于洋务运动
沉甸甸的序幕
一件沉甸甸的大事,却不得不从好天气说起。
公元1873年1月17日(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雨霁天晴,风和日暖。
这一天,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今永安路)的一栋洋房前,车马盈门,宾客络绎,来者有上海地方官员,有各界豪绅富商,有洋行买办,有报社记者,还有外国官兵。
在一阵热闹的爆竹声和祝贺声中,聚会的主人——朱其昂、朱其诏兄弟,在众人的簇拥下,将一块刻着“轮船招商公局”六个金色大字的招牌高高悬挂在门前。
这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史上的重要一幕。这一幕标志着,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民族航运企业——招商局宣告诞生,正式对外营业。
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872年12月23日,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人物——李鸿章,正式向清廷奏呈《试办轮船招商折》,他同时致函总理衙门,奏请“设局招商”,试办现代轮运业,以“自强求富,振兴工商,堵塞漏卮,挽回权利”。三天后的12月26日,奏折获准,轮船招商公局正式成立。
当时的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招商局的诞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发展史和近现代中国航运史、金融史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这一系列意义要等到130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们才会去发现、研究、总结。而在当时,普通的上海市民只会意识到,这是一家有朝廷背景的新商号,这家新商号要做的生意,是当时几乎被洋人和洋行垄断的轮船生意。
真正关注招商局开业并懂得其中奥妙的,则是那个时代中一群绝对堪称精英的人物。
这些精英人物当中,包括“同光名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曾国藩、李鸿章,有“中国留学生之父”美誉的容闳,淞沪巨商朱其昂、浙江富商胡雪岩、上海钱商李振玉、买办商人唐廷枢,还包括津海关道陈钦、津海海关委员林士志、天津河间兵备道丁寿昌、江南道员吴大廷、知府道员盛宣怀以及在招商局开创时期极为重要的另两位人物——徐润、郑观应。
这些精英人物,在招商局筹办和创业期间所起的作用,后文将一一叙述。而彼时,见证招商局开业的政商两界的人们都知道,招商局的开业,为的就是“漕运之需”和“分洋商之利”,打破外资轮船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趋势,实现“求富求强”。
1830年英国轮船“福士”号抵达珠江口,标志着外资航运业进入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8)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一体均沾”,中国对外贸易的门户被打开。
史料记载,从“五口通商”到1873年的短短30年间,中国的长江、沿海及远洋航线,几乎全部被外国资本的轮船所垄断,仅1862年,长江航线就有将近20家洋行投资运营。
洋行设立的专业轮船公司,在中国的江海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获取了巨额的利润。以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为例,1862年该公司成立时,启动资金为100万两近代中国货币制度极度混乱,以银为本位,银两、银元并用,银两又有库平银、规平银、海关银、京平银、公砝银等,不一而足。——编者注;至1867—1870年间,旗昌轮船公司每年获得净利70万两以上;至1867年,旗昌资本为125万两,第二年便增加到187.5万两;到1870年,旗昌已拥有轮船17艘,总吨位为25827吨,资本总额240万两,成为当时在华最大的一支商业船队。
招商局创建
正是在国运衰微的19世纪6 ............

书籍插图:
书籍《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 插图1
书籍《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