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季羡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季家渊源
气派的四合院
季家功臣
没有父亲的岁月
父亲的家庭情结
父亲回家
济南解放
平静的十三年
季羡林安家
“四清”运动
干校生活
故乡之行
出使美国
在高科中心
风暴前夕
季家主心骨“老祖”之死
婉如姐之死
母亲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意气用事的“成仁之举”
姐夫颐华也走了
秘书李铮去世
父亲的“特别助手”
父亲的爱情观
天意难违
温馨的八个月
严肃的嘱托
歪打正着——藏画流失事件终见结果
噩耗突降
魂归故里
我看父亲
父亲离去后
一书激起千重浪
以荷相传
附录一 和父亲谈心
祭父文——和父亲谈心
最后的愿望
最后的题词
最后的关注
最后的散文
最后的高论
最后的眼神
我了解父亲,我热爱父亲
附录二 父亲的日记摘抄
为何学梵文
关于伊姆加德
清华园日记
1953年元旦
出访尼泊尔
附录三 读者评论摘录
季承能说父亲季羡林是人生失败者吗?
催人泪下父子情——读季承的《我和父亲季羡林》有感
我们得感谢季承先生
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大师
■ 季承和父亲在一起,摄于2009年护士节
■ 季羡林手迹
■ 季羡林手迹
■ 季羡林出生地清平县大官庄村
■ 季羡林老家清平县大官庄村的故居
■ 自左至右:父亲的意中人荷姐、母亲彭德华、母亲的朋友
■ 从左至右:季承的女儿季清、叔祖母陈绍泽、母亲彭德华、父亲季羡林
■ 大学期间的季承和家人(前排自左至右:季承的表弟常永德、季承的母亲;后排自左至右:季承、季承的姐姐婉如)
■ 父亲在德国留学期间,家中寄给他的全家福(自左至右:二姑姑季惠林、叔祖父季嗣诚、姐姐婉如、季承、叔祖母陈绍泽、母亲彭德华)
■ 叔祖母陈绍泽,父亲在德国留学期间,是她撑起了这个家
■ 作者的母亲彭德华,季家又一位功劳巨大的女性
■ 本书作者季承与父亲季羡林,摄于北大朗润园13公寓门前
■ 三代同堂,摄于2008年冬(自左至右:父亲季羡林、季承的儿子季宏德、本书作者季承)
■ 父亲季羡林和他最信任的秘书李铮
■ 年轻时的伊姆加德,父亲在德国留学期间,是她打开了父亲的爱情之门
■ 父亲和他的爱猫,父亲对它们细心呵护,宽大纵容
■ 北大朗润园13公寓前,父亲亲手植的玉兰花
■ 父亲故居北大朗润园13公寓前面的荷塘里的荷花,被周一良先生命名为“季荷”,父亲因此自诩要以荷相传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关注我的父亲——季羡林先生。关注他的成长历程,关注他的事业成就,甚至关注他的感情生活。作为一位世纪老人,他的一生,算得上是传奇的一生。从一个善良质朴的农村少年,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学者,其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家庭。不过,大家熟悉的可能只是父亲的学问,而对他的家庭以及他对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感受,并不太了解。对大家来说,季家是什么样的,季家的家庭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等等,我相信,许多尊敬我父亲的人是十分关心的。
现在,不妨跟大家一起聊聊我们这一家的故事。
季家渊源
说起家,父亲曾在其一篇名为《回家》的散文中写道:“什么叫家?以前没有研究过。现在忽然提了出来,仍然是答不上来。”其实,对于什么是家,众人心中都有一个概念,只不过不尽相同罢了。父亲,自然也不例外。
家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家”这个字。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已经有了家这个基本组成单位。至于家的准确概念和含义是什么,根据古人的解释,不外有两点:一是居住的地方,一是有家的主人——夫妇在。《说文》所言“家,居也”,强调的是居住的场所。《周礼·小司徒》所云“上地家七人”,其后有郑玄的注解:“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家不仅是住处,还应该有夫妇在。延伸之,既有夫妇,必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大家住在一起就叫作家。一个人单独住在一个地方,是不能称之为家的。所以,中国字里就有“家”和“居”之分,前者为家,后者不为家。
父亲也曾试着对家下定义,他说:“家是比较长期居住的地方。”他这个定义,强调了居住场所,说的恐怕是他一个人住的地方。这显然和他长期一个人生活的经历有关。不过,对于像父亲这样到处为“家”的一个人,且容他把自己久居之处说成家。因为,一个人走到一地,寻一处房屋,居住下来,天长日久,视彼地为家,即便没有家人在身边,也还说得过去。四海为家,索群独居,只要有事业可为,那不是家又如何称谓呢?倘若真把自己的住所称为“居”,逢人便说“这是我的居处”,实在太过酸腐了。不过,父亲如此定义“家”,自有特殊因由,后文再叙。如此,顺着父亲的思路,他一生中自然要有好几个家了。
这里我说的“我们这一家”的故事,当然不会单指父亲一个人和他生活的居所,主要指父亲以及与我们有血缘关系、亲密交往的亲人。这个家,就是父亲从6岁开始,与之一起生活、成长直至晚年的我们这个家。
季家,是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王里长屯的大家族(过去一直误为五里长屯)。远祖系何人,来自何处,已无确切说法。一曰,系远古颛顼帝之孙陆终氏之子季连;另曰,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子友为季氏远祖;又曰,季氏可能源于周之八士之一的季随,等等。季氏属地大概在渤海郡,即今河北沧县一带;也有说山东、安徽的。
最近在山东省苍山县发现了四大册季氏家谱,据载,季文子是季氏家族的远祖,他的墓已经找到,县里还专门派人来京请父亲题写“季文子之墓”几个字。季文子就是春秋时鲁国正卿季孙行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68年。季文子执掌国政达33年之久,是一位极为廉洁的臣子。由此看来,季文子是季家远祖似乎更可靠。
山东清平季氏,到清朝末年即19世纪末我祖父那一辈,已经传到第九代。后来,我曾祖父兄弟二人,汝吉、秀吉,从王里长屯迁到附近的官庄。官庄的得名,因那里曾出过一位举人。祖父一辈共有亲兄弟三人,在季家十一个堂兄弟中分别排行七、九、十一。我的祖父排行第七,称七爷,名嗣廉;我的叔祖父名嗣诚,字怡陶、化斋,排行第九,称九爷;十一爷名号不详,都称呼他一叔,早年就送给了王里长屯姓刁的人家。大大爷、二大爷没有外出,三爷、四爷、五爷、六爷、八爷、十爷都下了关东,除八爷曾经到济南看望过九爷外,其余的几位都没有消息,不知所终。
八爷到济南看望叔祖父的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他头上裹着一块 ............

书籍插图:
书籍《我和父亲季羡林》 - 插图1
书籍《我和父亲季羡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和父亲季羡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