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创作思想:兼及1940年代以降中国新诗发展动向的考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一
胡经之
周礼红的专著就要出版了,我想写点内心的感受和体会。他为人质朴笃实,虚心请教;他治学求真务实,勤学严谨。在这本著作中,他以郑敏的个案研究为切入点,对中国新诗有着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有些论述,发人所未发,颇有价值。
关于中国新诗,80年代后期,一些诗人开始移植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新诗出现反传统、反文化,反意境和语言直白等现象。面对当前新诗危机,研究唯一健在的“九叶”诗人郑敏(兼诗歌理论家和翻译家)的创作思想形成,对当代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著作中将郑敏诗歌创作及其诗学理论作为一个典型个案进行全方位考察,通过分析郑敏创作思想如何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过程,来折射出20世纪新诗发展的历程,试图为当代新诗的建设寻找一种有价值的启示。著作中把郑敏创作思想的转变作为出发点,以新诗的发展为主线,将郑敏的人生、诗歌、诗论和翻译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文中认为郑敏1986年以前的创作思想基本是现代主义的,而1986年以后基本转向后现代主义;郑敏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思想先是受美国的当代诗歌和解构主义的影响,然后在1986年后郑敏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郑敏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提出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倡导当代女性诗歌应是超性别写作,主张新诗应是心灵的书写;郑敏创作思想的转变,反映了中国新诗从学习西方到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转变。其创作实绩和理论探索为当代诗歌建设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虽然五六十年代出现看似中断的现象,但总体上看是与西方诗歌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第二,中国百年诗歌潮流的发展大致和西方发展趋于一致,但中国诗歌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既体现了中国诗歌的民族特征,也体现了中外诗学的互补功能;第三,新诗的发展在当代文化转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作的主体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现代主义诗歌自觉的追寻。以40年代郑敏现代主义诗歌形成过程为考察对象,讨论了郑敏在西南联大如何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尤其是德国诗人里尔克的现代主义诗歌对其的影响,同时讨论郑敏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艺术特征。第二章漫长而痛苦的冰桥。这一章主要以郑敏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满腔爱国之情如何受到冷落与她怎样受到极左思想的迫害到1979年郑敏又恢复创作的心路历程为考察对象,讨论极左政治对郑敏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影响和郑敏如何对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第三章郑敏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想的确立。以郑敏后现代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为考察对象,讨论郑敏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想先是受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影响,然后在1986年后郑敏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第四章郑敏创作思想与当代新诗创作。以当前诗歌存在的问题为考察对象,讨论郑敏如何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当前新诗反叛传统的虚无主义倾向和女性诗歌寻找自我的误区进行批判。最后诗人指出新诗的发展要回归到传统道家哲学精神中去,新诗的语言是心灵的书写。第五章郑敏创作思想与当代新诗理论建设。40年代郑敏和穆旦等人成功参与现代主义诗歌建构,把西方的现代主义诗学和中国古典诗学融合在一起。对当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有正面指导意义。70年代,郑敏无法将中国古典诗学和俄国文学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不成功的《寻觅集》,对当代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反面的个案。面对诗坛误读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现象,1986年后郑敏自觉地参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建构,1986年去美国访学,翻译了《美国当代诗选》,并指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接着创作了后现代主义诗歌,对当代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起到示范作用。郑敏在美国研究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时候,蓦然发现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道家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保守主义诗学观,指出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应多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本章试图从郑敏与现代主义诗歌建构、郑敏与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建构、郑敏文化保守主义诗学观的确立和郑敏论新诗向古典诗歌学习的方法四个方面,论述郑敏创作思想是如何参与当代中国诗歌理论建设的。
《郑敏创作思想研究——兼及1940年代以降中国新诗发展动向的考察》是一篇立意新颖、功底扎实、资料翔实、颇有新意的著作。作者以中国著名现代派诗人郑敏一生的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了郑敏诗歌创作及其理论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史意义,进而也探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几十年来崎岖坎坷的发展的道路,应该说对郑敏诗歌系统化研究,该著作是具有开创意义和学术价值的。
其一,该著作认为,郑敏在1986年代以前,属于现代主义的创作;1986年后,基本转向后现代主义。这一梳理是清晰完整的;其二,该著作在讨论郑敏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想形成中,从郑敏所受美国当代诗歌的影响和解构主义影响入手,并结合1986年以后郑敏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该说,持之有据,论述周密;其三,该著作并不是一般的论述郑敏的诗歌创作,而是以中国新诗的发展为主线,将郑敏的生活、诗歌创作、诗论、翻译结合在一起,并放在整个20世纪整个新诗的发展背景下,以郑敏为核心,折射20世纪整个新诗发展的历程。这种研究,既不同于一般的诗歌作品研究,也不是一般的诗论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也是极有价值的。其四,该著作将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个例。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新诗在受西方影响和中国诗歌传统的交互作用方面,更提供了一个分析范例。从中看出中外诗学的互补功能。其五,论者对郑敏诗歌前后期创作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西方现代诗学理论去概括总结其不同的审美倾向与社会影响,这是具有很大理论难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因为时间跨越为几十年,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对其影响极大,这需要回归历史原场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敏感度。论者充分考察郑敏后期诗歌对前期的超越,这是非常新颖具有价值的学术判语。其六,著作充分肯定郑敏诗歌受德国诗人里尔克而不是其他论者说的是受英国诗人燕卜荪的影响,其言论也是正确与合理的。郑敏学哲学出身,她对里尔克式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哲学感悟,其许多诗作都深深包含有诗人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度体验。在这一方面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郑敏创作思想:兼及1940年代以降中国新诗发展动向的考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