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宋词最关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儿女情长
离恨绵绵在后宫
琵琶弦上说相思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痴心红颜最是薄命
风花雪月,过眼云烟
锦瑟年华谁与度
宋末词坛无名女
以心相许,心心相印
第二章 怜景抒情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医黄错雨
落魄帝王,哀入骨髓的绝望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同样梅花别样滋味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第三章 山河梦碎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儿童识其姓字,草木闻其威声
佞臣葬忠骨
自古英雄千古恨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四章 歌舞升平
风流皇帝有能臣
一曲赢得帝王心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香艳词人欧阳炯
玉鉴琼田三万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第五章 最美不过花间词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
越岭寒枝香自坼,冷艳奇芳堪惜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
第六章 与众不同宋词人
帝王词人李煜
传奇词人柳三变
“佛道双成”张伯端
宰相词人晏殊
非主流诗人张先
词诗双面人吕本中
南宋最伟大的词人辛弃疾
爱国典范刘辰翁
前 言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诗言志,中国的诗,有一种言志的传统,即所谓的“文以载道”。诗是主流,是正统,是很仁义道德的事,可以用来当科举考试的敲门砖,也有严格的形式。
但词不一样,词,不必言志。“词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隋唐燕乐,词乐是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词是随着曲调的流行而发展的。
词写出来,本来就是歌舞酒宴之间交给歌女唱的歌词,是供客人消遣的,其内容在最初无非是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的。
词有个外号,叫“艳词”。因为它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和上不了台面的风流韵事有关。
品味宋词,字里行间跳跃着的,应该是最凄美的牵盼,读来令人无限感慨。宋词之美在于它的柔软、清秀,宛若是笼罩着淡淡轻烟的江南田园,引人无尽的遐想;又像是纤巧之手,触碰思绪、陶醉并美丽着人心。
词,分为婉约派、豪放派和花间派。
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柔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放,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而花间派是以情为主,句式长短不一。一首首花间词,仿佛流动的生命,记录了历史的沧桑、文士的闲情、闺阁的风月……有着古典时期特有的华丽、优雅和浪漫气息。犹如繁花一样绚烂,芳香迷人。虽然短暂风靡一时,却留下了永恒记忆。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第一章 儿女情长
离恨绵绵在后宫
孟昶是后蜀国君,此人贪图享乐,在蜀地广征美女充实后宫,甚至将嫔妃细分为十二个等级。他天天沉浸在胭脂水粉中,日夜笙歌,装点出一派国运亨通、歌舞升平的景象。也有人曾替他辩论,说孟昶刚刚继承皇位的时候,也曾重农桑、兴水利,做过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昏聩的君王。但很多言之凿凿的故事却证明了孟昶的骄奢淫逸。
据传说,赵匡胤带兵灭了后蜀之后,士兵们奉旨去后蜀的宫里收拾东西。在盘点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件“宝物”,赶紧拿来呈给赵匡胤。没想到,宋太祖看了之后,勃然大怒,并将“宝物”打得粉碎。原来,这镶珠嵌玉、玲珑剔透、华美无比的宝物只是一个溺器,通俗地说就是“夜壶”。想那赵匡胤一辈子克勤克俭,虽然做了皇帝,但生活依然十分简朴,却看到有人连夜壶、痰盂都装饰得如此绚烂,当然非常气愤了。于是,赵匡胤不仅砸了这个溺器,还狠狠地下了这样一条论断:“奢靡至此,安得不亡!”细想起来,这话也有道理,连这个东西都用珠宝美玉来镶嵌,那么盛食物的碗还不知道奢华成什么样子呢?管中窥豹,孟昶到底是不是昏君似乎已不言而喻。
赵匡胤砸了孟昶的夜壶,砸得玛瑙琉璃俯拾皆是,估计也砸得孟昶心疼不已。但是,有一个人恐怕比孟昶还要心疼,这个人就是花蕊夫人。岂止是心疼,她简直是痛不欲生。赵匡胤砸碎的不仅是一件宝物,还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一个女人全部的梦想和依靠。多少次,花蕊夫人曾进言劝谏夫君孟昶要勤于朝政、励精图治,不要总是安于享乐。但孟昶却总以为蜀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无须多虑。结果,花蕊夫人担心的不幸变成现实。
末代皇帝心中五味杂陈是可想而知的。但不管怎样,孟昶选择了卑微地活下来,作为阶下囚,作为被宋朝耻笑的把柄、被后代指指点点的背影,忍辱偷生地活下来,领受大宋朝的封赏。在这位曾君临天下的皇帝身上,人们几乎找不到他降宋之后丝毫的反抗,更谈不上顶天立地的男人气概。越王勾践曾经卧薪尝胆,终在多年后破吴雪耻;霸王项羽兵败乌江后大有逃生的机会,却慷慨悲歌从容赴死。英雄的选择可进可退,可生可死,但却永远不该是醉生梦死。或许,这也正是孟昶不被敬佩和同情的地方。
在亡国这件事上,花蕊夫人和孟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孟昶降宋后受到宋太祖的重赏,于是携母亲李夫人和妻子花蕊夫人等家眷入宫谢恩。宋太祖自然也是热情接纳,设宴款待。宴会上,因久闻花蕊夫人才学过人,宋太祖便命她当庭做诗。于是,花蕊夫人沉浸片刻,诵出这样的一首《述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宁无一个是男儿。
当日席间的尴尬,无法想象。试想,宋太祖举着酒杯,笑意盈盈地请花蕊夫人做诗,一定以为这风雅不俗、靓绝尘寰的女子定然是说些莺莺燕燕、你侬我侬的情诗,朱唇轻启、娇音婉转,想不到流出来的却是如此叛逆的诗句:君王在城上已经插上了降旗,而臣妾在深宫里却不得而知。十四万的雄兵都放弃了抵抗,那些认输的人里没有一个是铮铮铁骨的男儿。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后蜀将士的无能,你赵匡胤又如何能轻易地取得天下?
孟昶当年,听到这样的话,应该也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总是宋词最关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