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韦君宜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ISBN 978-7-02-009207-9
Ⅰ.①思… Ⅱ.①韦… Ⅲ.①韦君宜(1917~2002)—回忆录 Ⅳ.①K825.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98661号
责任编辑 郭娟
责任印制 李博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址 http://www.rw-cn.com
印刷 北京龙文冉印务有限公司
经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数 238千字
开本 880×1230毫米 1/32
印张 10.75 插页6
印数 1—10000
版次 2013年1月北京第1版
印次 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书号 978-7-02-009207-9
定价 35.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文前辅文
露沙之路向延安,
大砭沟头去又还,
抢救过关多少劫,
追求民主自由难。
——李锐
《思痛录》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思痛录》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黄秋耘
把知识分子看成异类或敌人,或潜在的敌人,是完全错误的。而这点,正是我们几十年来(包括解放以前在内)很多难于收拾的特大错误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须内部“天天斗”)。
——曾彦修
“肃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这个模式。
——邵燕祥
我觉得她一直背负着一个精神的十字架。她为什么支撑病体顽强把《思痛录》写下来?她认为,这些教训太深刻了,太惊人了,太荒谬了!不写下来,良心不得安宁,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来。她的《思痛录》,就是这么直面历史,直面人生,思考我们的历史教训,这也是很有胆识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书。最近几年文艺界没有一本书超过《思痛录》。
——唐达成
《思痛录》如同一块精神化石,将成为下世纪人们了解这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入门之书,必读之书。《思痛录》的意义不仅仅属于韦君宜个人,而是成为20世纪末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座标,成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大彻大悟的典型象征……把《思痛录》的意义和巴金的《随想录》并称,并非过誉。
——邢小群、孙珉
文前彩插
清华女生 1935年
高中毕业后在日本度假 1933年
出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总编 1951年
在《文艺学习》编前会上1956年
与丈夫杨述 1959年
干校时期 70年代初
从干校回京后赶赴延安组稿 1973年
“文革”期间与杨述、于光远 1974年冬
在“干校”的作者夫妇与插队云南的女儿难得的团聚 1972年
《思痛录》写作出版大事记
韦君宜于1976年开始秘密写作《思痛录》部分篇章,全部书稿到1986年初完成。此后十年中,除部分篇章发表外,全书未能出版。1991年书稿交亲属魏萃一带到国外译成英文保存。后经多位有识之士努力推动,《思痛录》于1998年5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完成了重病中的韦君宜此生最大心愿。2000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思痛录》中文繁体字版。2012年,在韦君宜逝世十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思痛录
缘起
“抢救失足者”
解放初期有那么一点点运动
我曾相信“反胡风运动”
我所见的“反右”风涛
“大跃进”要改变中国面貌
“反右倾运动”是反谁
一个普通人的启示
缓过气来之后
“文化大革命”拾零
当代人的悲剧
忆大寨之游
“取经”零忆
那几年的经历
编辑的忏悔
十年之后
记周扬
结语
思痛补录
心中的楷模
纪念冯雪峰同志
天安门情思
蜡炬成灰
纸墨长留负疚心
她这一辈子
悼萧殷
并非发生在“走资派”身上的事
追念雪峰同志
他走给我看了做人的路
我所认识的胡耀邦同志
“大师姐”夏英喆
她死得好惨
我的老同学王瑶
忆齐燕铭
负疚
我的妹夫黄云
我所知道的钱伟长
胡乔木零忆
杂家于光远
他被“错划”以后
抹不去的记忆
附录一:韦君宜小传
附录二:《思痛录》成书始末
一、初识《思痛录》
二、母亲写《思痛录》
三、母亲的遗嘱
四、未收入《思痛录》的痛思
思痛录
缘起
“四人帮”垮台之后,许多人痛定思痛,忍不住提起笔来,写自己遭冤的历史。也有写痛史的,也有写可笑的荒唐史的,也有以严肃姿态客观写历史的;有的从1957年“反右”开始写,也有的从胡风案开始写。
要知道这些,是这一代及下一代读者求知的需要;要想一想这些,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人民)今后生存下去的需要。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必要回溯走过的道路。我们只有从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中,才能做出正确的思考与认识。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显然已经超过了建国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从长远的观点看,错误与挫折只是一时现象,我们的事业因之更有前途,我们的党因之更加成熟。
所以我想这是应当写的,只是所写的时间跨度稍长一点。
我写这本书是讲我自己的事。
首先得说明:我是个忠诚的老共产党员。
为什么当共产党的?开始,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我不是为了家中穷苦,反对豪富,而是为了中国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从读中学起,学校就教给我们大量的日本侵略中国史。告诉我们日本怎样马上就要打进中国来了,报上也天天登。我早就觉得,我们和日本不共戴天。
中国人都要反对日本,但是没有反对日本的路。一切失地、一切公然侵略,都以蒋介石与日本人和谈结束。报纸上公然只许说敦睦邦交,不许说抗日。
有什么路走?唯一的抗日之路是左倾的路,尤其是左倾的文学的路。鲁迅、茅盾、郭沫若、丁玲、巴金……这些名字差不多统领了中国文坛。连不属左派的文人也是只见往左倒,不往右倾。毛泽东说中国有文化新军,确实不假。我就因中学的一个老师介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