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形式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巴金小说的话语场景
第一节 叙述语的转变及其内涵
第二节 对话的类型及其意蕴
第三节 独语的方式及其功能
第四节 巴金小说语言的诗学意义
第二章 巴金小说的时空形式
第一节 时间形式
第二节 空间形式
第三节 时空意识的衍变
第三章 巴金小说的叙事样态
第一节 思索的小说
第二节 重复叙事
第三节 心理化叙事
第四节 小说叙事与文化心理
第四章 巴金小说的结构方式
第一节 结构方式分类
第二节 动因诠释
第五章 巴金小说的交流情境
第一节 作者意识
第二节 读者意识
结语 小说形式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巴金小说初刊、初版本情况(1929—1949)
后记
巴金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巴金研究丛书
策划:
巴金故居 巴金研究会
顾问:
李小林
主编:
陈思和 周立民
编委:
孙晶 李辉 李存光 李国煣 陈子善 陈思和 周立民 臧建民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关于巴金小说思想意义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其小说形式的特点,虽已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却研究得还很不充分,巴金小说形式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系统展开的课题。
其实,巴金小说的评论工作起步很早,是随着一九二九年《灭亡》的发表就已开始了,但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研究成果以鉴赏式的书评文章居多,整体研究还很不系统。真正系统性的巴金小说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展开的。在这个时期,随着社会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围绕巴金小说开展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巴金小说作品的重新评价,来清除“文革”中加在巴金身上的不实之词,以实现对真实巴金的寻找和恢复,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最先找到了一个从事无政府主义宣传的“李芾甘”,尽管当时还有许多政治和思想上的忌讳,但研究者们还是很细致真诚地深入到这个领域中来,相关成果也很多。二是《家》《憩园》《寒夜》等家庭题材作品受到重视,研究方法也不断增多,这表明学界开始关注作为“作家”的巴金,但小说思想内涵的探究仍是重点。可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思想向度上从巴金小说中寻找与现实沟通的话语,是研究者们采用较多的研究视野,如巴金小说中包含的“五四”式反封建思想和经历了“文革”之后再次提出的“反封建”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而关于巴金小说的艺术特征、美学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其小说形式的独创性,但与思想内涵方面的研究成果相比,还不够系统深入,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另外,在巴金小说已逾八十载的研究历程中,其态势虽历经曲折变化,但不管是最初单篇短制的鉴赏式评论,还是现今长篇专著的综合研究,都不乏精彩的评析和精到的洞见,这正是巴金小说走向经典化的必然道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也在不断产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老舍对《电》和刘西渭对《爱情的三部曲》《神·鬼·人》等在学理范围内的批评,并形成了作家与批评家之间的良好互动,这对巴金的小说创作起到了很好的砥砺作用。如果剔除五十至七十年代对巴金小说激进的政治化批判,到了当下,一些质疑巴金小说文学性的声音仍是存在的,即认为巴金被评价过高,其作品的思想史价值远高于文学价值
[1]

。的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巴金研究成为仅次于鲁迅研究的现代文学专业第二大热门研究领域,后来,又先后成立了福建泉州巴金文学研究所、上海巴金研究会,并相继召开了十一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机构与研讨活动在资料整理、学术推进和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方面,都为巴金研究提供了良好氛围和交流平台。但是,在这个研究圈子外的学者看来,巴金研究中一直存在溢美胜于客观评价的倾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对巴金来说各种世界性的荣誉就接踵而至”,“巴金的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人格力量和《随想录》的创作,以及作为一个在世作家与研究者们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巴金的研究与评价——始终没有形成良好的争鸣氛围以及过多缺乏历史感的推崇之词不能说不是巴金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遗憾”
[2]

。概括来说,上述“质疑”和“遗憾”所包含的意义指向是:巴金作为一个跨世纪的知识分子,在精神历程上具有一定的范型意义,但巴金的小说,若从艺术形式层面考量的话,其文学性和经典意义远逊于思想史意义,甚至可以说它是经不起形式分析的。当前,面对种种批评,系统分析和客观评价巴金小说形式的独创性,应是褒贬双方都共同期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鉴于上述过于注重巴金小说的社会价值、思想内涵的研究倾向,并针对种种对巴金小说文学性、经典意义的质疑与批评,以及巴金小说形式独创性研究尚不充分的现状,本书将立足于巴金小说的具体文本,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巴金小说的形式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作家特定的文化立场、创作心理和小说传统等因素探究其生成动因。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将重新厘定巴金小说的形式意义,揭示其形式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心理意蕴,审视它们对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建构的诗学价值,以期拓展巴金小说文本的深度阐释空间,并对新的文化语境中文学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二、研究基础与创新空间
到目前为止,巴金小说的研究历程已逾八十年。综观学界对巴金小说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研究思路,每一种研究思路都为本书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启示,更预示了从中探索创新空间的可能。
(一)思想内涵研究
基于文学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关系,从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关系上研究巴金小说的思想内涵,这一类成果最多,王瑶的《论巴金的小说》
[3]

和扬风的《巴金论》
[4]

是这方面较早的两篇论文,它们的研究角度虽有不同,但对巴金小说思想内容的论定都带有明显的当时意识形态的色彩。前者对巴金的创作态度、主要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都有涉及,尤其是对巴金小说思想的复杂性和艺术弱点的分析,与当时主流话语圈的评价相比还是相对客观的;后者是在分析巴金的“安那其主义”思想基础上,分析了巴金的家庭题材、革命题材、工人题材三类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典型化方法。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

书籍插图:
书籍《巴金小说形式研究》 - 插图1
书籍《巴金小说形式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巴金小说形式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