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卷一
相鲁第一
始诛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问礼第六
五仪解第七
卷二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卷三
观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贤君第十三
辩政第十四
卷四
六本第十五
辩物第十六
哀公问政第十七
卷五
颜回第十八
子路初见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卷六
五帝第二十四
执辔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
观乡射第二十八
郊问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
冠颂第三十三
庙制第三十四
辩乐解第三十五
问玉第三十六
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终记解第四十
正论解第四十一
卷十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前 言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千古名文《报任安书》中述说自己写作《史记》的宗旨:“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段话震撼了古今无数莘莘学子的心灵。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仅成为学术理想,也给后人留下两大永恒性研究课题。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是无穷尽的,古今之变也是长江大河,永远流淌。昨日之今,今日之古,今日之今,明日之古,环环相套,乃至无穷。
我们在探索历史人物、古今思想、社会思潮流变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历史人物,同一思想,在不同的时代,常展现不同的思想风貌,不同的语言符号,不同的抑扬褒贬,总是辉映着古今之变。就孔子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细心比对,就会发现孔子有各种形象,有《论语》中的孔子,克己重仁,言辞简洁,谦虚礼让,温良恭俭,春风扑面,诲人不倦。有《易传》中的孔子,仰观俯察,哲理深邃,语言概括,道究天人,充满哲人智慧。有《礼记》中的孔子,知识广博,思想宏大,理想高远,吸纳道法,言辞汪洋恣肆,个性极度张扬。此后魏晋把道家的自然论融入孔子思想之中。唐代重振儒学,高扬道统,孔子成了道统谱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宋明用本体和工夫探索孔子。时代演进,致使孔子思想风貌,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不管怎样变化,仁这个主脉还是主导,只是内容不断丰富而已。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孔子家语》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用一句话概括:它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及当时一些公卿大夫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的书。它似乎是一种资料汇编,是研究孔子及儒家不可或缺的资料。
有人会问,他的原初作者是谁呢?对这一问题有各种看法。我们的基本看法是,此书大体同《礼记》具有相同的思想、语言风貌。《汉书•艺文志》礼部著录:《记》百三十一篇。小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这部书现在已看不到了,估计在《礼记》和《大戴礼》中保存了一部分。《孔子家语》中的孔子和上二书风格相类,我们看本书,大概也属于七十子后学所为。
既然说是资料汇编,就难以成一家之言。《家语》中的孔子和上面提到的《礼记》中的孔子大体相类,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容了道家和法家思想,人物更加生动形象,有血有肉。书里甚至有些故事穿插其中,增加了许多趣味性。
关于本书的编者,《四库全书》版王肃注本有一篇《后序》,其中说荀子曾把大批原始资料带到秦国,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本书确有一些法家思想,和荀子思想有相通之处。不过《后序》说是汉武帝时,孔子十二(一说十一)世孙孔安国编辑的,似可备一说。
但这部书历史命运多舛,既没有进入经部,也没有引起朝廷重视。直到曹魏时期,著名经学家王肃从自己学生孔子后人孔猛那里得到此书,大喜过望,认为正好印证了自己对遍注群经的老师辈的经学大师郑玄的质疑。他为此书写序作注,以广流传。可惜从此《家语》也就走向了衰歇路。究其原因,大概和王肃有些关系,一是王肃佐司马氏,他是司马昭的岳父,晋代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外公,自然有攀龙附凤之嫌,甚至遭到道德非议。二是和郑玄作对,有故意标新立异之处。三是郑玄已是大师级人物,已成高山,撼动甚难。另外也和本书内容有关。人们发现《家语》中几乎全部章节,都和《春秋传》、《国语》、《韩非子》、《荀子》、《尸子》、《文子》、《列子》、《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大传》、《韩诗外传》、《诗》毛传、《史记》、《大戴礼记》、《淮南子》、《说苑》等书大同小异。于是从唐代到近代,质疑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后来甚至出现王肃伪造论,几乎成了历史定谳。这样此书被大多数研究孔子和儒学的学者所冷落就毫不奇怪了。
上个世纪末期,出土文献中忽现与《家语》类似文字,王肃伪造说不攻自破,从此柳暗花明。随后有认定此书为“研究孔子第一书”的说法出现,虽说难免有溢美之嫌,但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
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个节录本。尽管不是全貌,但四十四篇均有选文,选文尽量着眼于有思想性的章节。
译注工作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校对原典,以《四库全书》本《孔子家语》为底本,参校《四部丛刊》本等几个本子。标点注释,注释时有时觉得王肃注有可取之处,也不摈弃。为方便读者,译成了白话。为突出要领,还对选入篇章做了题解,并注明见于他书的书名和篇名,以便读者深入探索时比照,这些参考了清人陈士珂的《孔子家语疏证》。
学力所限,错误难免,敬祈指正。
王国轩 王秀梅
2015年12月于北京
卷一
相鲁第一
这一篇讲了孔子为官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说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和司寇。孔子这时为官事迹,虽说散见《左传》、《礼记·
檀弓上》、《史记·
孔子世家》,但都没有本书详细。为官中都宰时,孔子制定礼仪,培育厚朴风俗,使社会养老爱幼,男女有别,死葬有制。受到定公重视,孔子升为司空。在管理土地上,先是辨别土地性质,看哪种土地适合种植哪种植物,这说明我们先人早已有了耕种经验。孔子做司空的第二件事,就是坚守礼制,说服权臣,使鲁昭公墓葬与先祖之墓合而为一。孔子为大司寇,制定了法律,但因风俗美善,竟没有奸诈犯法之民。第三件事是夹谷之会,孔子在会中占尽风光。“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是警世名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这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