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多歧路 今安在——十年砍柴
迷途的帝国——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国差距
一 血泊里登上王位
二 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
三 中国最热爱西学的帝王
四 “我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
五 康熙与彼得取法西方的差异
六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七 变起一朝 祸积有素
八 大道行思 余音未绝
大臣与首相的差距——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人生悲喜剧
一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二 出身不同 背道而驰
三 世界舞台上的外交表演
四 漂亮的“拳套”与致命的“拳术”
五 桔生淮北则为枳
六 天道无常 谁人可变?
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慈禧太后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
一 两个女人,两种命运
二 同样天生丽质,同样才干出众
三 女人当国,注定是“红颜祸水”
四 权欲面前,人人一样
五 女王也不能无法无天
六 中国人的千年死结
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向右——近代中日变革的关键时刻
一 羊奶驯化与狼奶哺育
二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
三 天朝残局与大和雄风
四 落日辉煌与岛国焦虑
五 内外交困与天赐良机
笔杆子的大对决——康有为和福泽谕吉的启蒙之路
一 历史大幕苍凉落下
二 中日知识分子的不同人格结构
三 文人与官场:永远纠结不清的难题
四 成也儒家,败也儒家
五 徘徊在中西之间
谁才是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为何没有渡边华山看得更远
一 生前屡遭打击,死后光芒万丈
二 日本也有个“林则徐”
三 林则徐成了“千古罪人”?
四 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五 历史没有给他同样的机会
六 中日考卷都一样,为何答案却两般
七 科举制度成为勒死大清朝的绳索
八 孤军奋战的林则徐
“鬼使”与“神差”的命运博弈——从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看弱国与强国的外交
一 “汉奸”先知郭嵩焘
二 春风得意的陆奥宗光
三 “鬼使”与“神差”背后的中日大决斗
四 天朝梦醒了
毁誉难分的悲剧英雄——洪秀全与西乡隆盛的荣辱悲欢
一 两个末路英雄,不同死亡结局
二 “叛乱逆贼”盖过了“农民领袖”
三 谁才是真的英雄?
四 洪秀全少了哪几根骨头
五 “叛徒”们的下场为何不同
千古文豪谁堪怜——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的同途异运
一 文人并不都是吃香喝辣的
二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三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个更重要?
四 曹雪芹与莎士比亚,谁更厉害?
两位“国父”的命运——孙中山为何做不成“中国华盛顿”?
一 华盛顿成了中国人眼中的“政治神话”
二 要好制度,还是要好国王
三 “华盛顿神话”在中国的悲欢际遇
序言
多歧路 今安在——十年砍柴
一个民族前进的历程犹如一个人的成长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关键的其实就是那几步。而在关键的节点上,选择往何处走、如何走,将对今后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当一个人进入垂暮之年时,回首往事,若此生无悔,则会庆幸关键的几步走对了;反之,则懊悔当初一步不慎,放弃了一条康庄大道。
战国时代的杨朱子听说邻人寻找丢失的羊,无功而返,乃是因为“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于是戚然变容。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感慨人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歧路前选择之艰难,今古同理。
一个人和一个民族一样,面对歧路时如何选择一条较为正确的道路,主要在于主宰这个人行动的大脑和这个民族命运的执政者的智商乃至秉性,并受到那一时段整个人和整个民族综合状况的影响。
王龙先生在其著作《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中,将清朝特别是清末重要人物和同时代的西方及日本重要人物的才华、命运进行一对一地比较,得出的结论让人扼腕叹息。中国这些在史册中享有盛名的人物,一旦和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精英人物相对照,就不免相形见绌。在王龙先生的笔下,无论是有天纵之才的所谓“圣君”康熙或果断精明的慈禧太后,比之于俄国彼得大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具有折冲樽俎之宰相大才的李鸿章,比之于日本的伊藤博文;同为造反英雄的洪秀全,比之于日本的西乡隆盛;同为启蒙知识人的康有为比之于日本的福泽渝吉……前者的个人能力,并不逊于后者甚至超过后者,可是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其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福祉,远不如后者对其本民族的作用更显重要。这些近代中国的精英人物,他们尽管也曾殚精竭虑,也曾呕心沥血,但最终却没能将古老的中华民族带往一条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同为东方民族、文化传统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日两族,在面临同样的机遇时却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其间巨大的反差更是让后代人叹息难过。
中华大地,不缺资源;中华民族,不缺人才。可几百年来,为什么在歧路之前,经过几番犹豫、迷茫之后,总是踏上一条事后史家看来最不应该走的一条道路?难道原因仅仅在于中国人口众多、社情复杂?或是整个统治阶层颟顸短视、于事无补?或者说,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善于消融一切革新的因素?难道屡屡犯错,是我们民族的宿命?
也许,这些是晚清以来甚至可以说明末以来,几百多年间无解的天问。
“看《三国》流眼泪,为古人担忧。”这句俗语不能仅仅理解为后世读史者操闲心,乃是在同一文化体系下长大的人,基于对现实的认知,而对历史做种种合乎自己期望的设想,因此读历史时必然带着强烈的价值取舍和情感倾向。读明亡到清兴,再到清室逊位的三百来年历史,我有时会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做事后诸葛亮,判断起来就很明晰了。崇祯对“流寇”、后金的战争中,进退失据,往往在重要的时刻,在各种力量的交织中,就如打麻将的臭手一样,沉思半天打出一张最不该出的牌。如此给清廷以可乘之机,进而入主中原,华夏文化出现了空前倒退,清廷统治者将专制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等到鸦片战争后,清廷统治者又在重复明朝末年统治者的覆辙,关键时刻犯不可挽回的错误。比如夭折的“戊戌变法”,比如一次次欺骗民意的“预备立宪”,比如让汉人知识分子最后彻底失望的“皇族内阁”,比如仰仗权力公然剥夺民间资产而导致“保路运动”。崇祯帝要到煤山自缢前才知道自己曾做过那么多错误的选择,摄政王载沣恐怕只有到了颁发逊位诏书时才后悔没有把握住那么多的机会。
王龙和许多近现代史研究者一样,喜欢拿中日两国做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成功对比清朝戊戌变法之失 ............

书籍插图:
书籍《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插图1
书籍《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