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实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地下: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实录(套装共2册)
作者:【日】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
译者:林少华
责任编辑:姚东敏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公众号:数字译文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总目录
地下
地下2:应许之地
版权信息
书名:地下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责任编辑:姚东敏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公众号:数字译文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版权申明
ANDAGURAUNDO
by Haruki Murakami
Copyright ©1997 Haruki Murakami
All rights reserved.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apanby KODANSHA LTD., Tokyo.
Chinese (in simplified character only)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Haruki Murakami, Japan
through THE SAKAI AGENCY and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目 录
《地下》与《1Q84》之间(译序)
写在前面
千代田线
丸之内线(开往荻洼)
丸之内线(开往池袋/区间车)
日比谷线(中目黑始发)
日比谷线(北千住始发,开往中目黑)
“没有标记的噩梦”——我们将要去哪里呢?
《地下》与《1Q84》之间
(译序)
林少华
《地下》(Underground)是村上春树早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但它真正引起我的关注则是其新作《1Q84》问世之后。关注的中心点是物语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透示的思想信息,抑或物语之于村上的意义。
长篇小说《1Q84》于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分BOOK1、BOOK2两卷出版,至九月七日即印行十八次,两卷合销二百二十三万册,成为热门话题。小说分48章以双线平行结构(parallel worlds)推进。奇数章为“青豆”章,偶数章为“天吾”章。女主人公青豆年轻漂亮而雷厉风行,男主人公天吾身材高大而谨小慎微。身为体育俱乐部教练的青豆受一位神秘而富有的老妇人之命,以极其巧妙的手段结束了若干虐妻男士的性命。这期间进入同一九八四年并行的1Q84年的世界。继而受命谋杀邪教的教主(Leader),由此和邪教发生关联。身为补习学校数学教员的天吾受出版社好友之托,改写十七岁女高中生深绘里暗示邪教初期内幕和有“小人儿”(Little people)出现的小说《空气蛹》,小说因此获奖并成为畅销书。天吾亦和深绘里成为好友。不料深绘里竟是名为“先驱公社”的邪教教主的女儿,天吾由此和邪教发生关联,引起“小人儿”的警觉。最后,天吾发现小说《空气蛹》中的“空气蛹”实际出现在父亲的病床上,开裂后里面躺着的居然是自己十岁时开始动心而二十年间从未相见的恋人青豆!与此同时,现实中的青豆则因听信教主之言为保全天吾而将手枪管含入口中扣动扳机。BOOK2至此结束。
显然,故事是围绕邪教团体展开的。邪教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轴和关键词。而邪教并非纯属虚构,其原型是《地下》中制造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奥姆真理教。村上本人对此也一再提起。他在《1Q84》出版不久接受报纸采访,谈及创作起因:一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很早以前就想以G·奥威尔的‘未来小说’为基础将不久的过去写成小说”;二是奥姆真理教制造的沙林毒气事件。在法院听得案件主犯林泰男被判处死刑,村上心情很沉重:“并非犯罪型人格的普普通通的人因为种种流程而犯了重罪。觉察时已经成了不知何时被剥夺性命的死囚——我设身处地想像这种仿佛一个人留在月球背面的恐怖,几年来持续思考这一状态的含义。这是这个故事的出发点”(《读卖新闻》2009年6月16日)。距此约一年前被记者问及《1Q84》主题时村上也讲到奥姆真理教:“我认为当今最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义、主张造成的类似‘精神囚笼’那样的东西。多数人需要那样的框架,没有了就无法忍受。奥姆真理教就是个极端的例子”(《每日新闻》2008年5月17日)。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七日即《1Q84》出版三四个月后村上又一次在《每日新闻》上强调:“个人与体制的对立、相克,对于我始终是最主要的主题。体制不能没有,但体制在很多方面将人变为非人。在沙林毒气事件中或死或伤的人也是奥姆这一体制伤害个人的结果。”
日本学者也已明确指出《1Q84》同采写奥姆真理教事件的《地下》之间的关联。文艺评论家、法国文学研究者铃村和成认为村上从未写过像《1Q84》这样主题鲜明的小说,“主题即是以奥姆真理教为原型的原教旨主义宗教团体——新宗教(cult)集团”。同时指出“出场人物多多少少同奥姆性质的‘新宗教’有关”(《解读村上春树〈1Q84〉》,河出书房新社2009年7月版,P.99—100)。美国文学专家越川芳明同样认为“村上春树的《1Q84》可以作为以一九九五年制造地铁沙林事件的奥姆真理教为原型的寓言故事来读”(同上P200)。换言之,《1Q84》乃是对《地下》中的奥姆真理教及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之历史事件的拟写。可以说,没有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就不会有十几年后的长篇小说《1Q84》。在这个意义上,若想深入理解《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地下: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实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