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一章曲牌联套体戏曲的兴衰概述
第二章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创作年代
第三章评《录鬼簿》的得与失
第四章臧懋循和他的《元曲选》
第五章从早期传本论证南戏的创作和成书
第六章南戏的艺术特征和它的流行地区
第七章论《琵琶记》
第八章奎章阁藏本《伍伦全备记》对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启发
第九章汤显祖戏曲的腔调和他的时代
第十章汤显祖和沈璟
第十一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第十二章莎士比亚和中国戏曲
第十三章论《牡丹亭》
第十四章论徐渭论徐渭 ——汤显祖同时代的作家论之
第十五章目连戏三题
第十六章论《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十七章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
第十八章《平妖传》的版本以及《水浒传》原本七十回说辨正
第十九章论《西游记》的成书
第二十章论《封神演义》的成书
第二十一章《金瓶梅》成书新探
第二十二章再论《水浒传》和《金瓶梅》不是个人创作
第二十三章论《金瓶梅》的性描写
第二十四章《金瓶梅西方论文集》前言
第二十五章论《醒世姻缘传》及其和《金瓶梅》的关系
第二十六章《金瓶梅》和《红楼梦》
第二十七章中国古代早期长篇小说的综合考察
第二十八章中国古代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的兴起
第二十九章瞿佑的《剪灯新话》及其在近邻韩、越和日本的回响
第三十章小说《钟情丽集》的作者不是邱濬
第三十一章论“三言”
第一章曲牌联套体戏曲的兴衰概述
曲牌联套体戏曲的兴衰概述以元曲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由来已久。经王国维(1877—1927)《宋元戏曲考》(1912)而论定。此书是中国戏曲史的奠基之作。此后这个领域所得到的一切进展,直接间接都得到它的启发。元曲一词由两个单字组成。前一个字表示时代,后一个字表示艺术型式。细看来,问题不少。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收录杂剧一百种。不少人指出其中六种是明初作家所作见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十《元剧之存亡》。,以往只怀疑其中有明初人作品。它有没有金(宋)人作品呢?拙作《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创作年代》指出它完成于金亡前不久。不仅有金圣叹所依据的古本《西厢记》杂剧第五本第四折《清江引》“谢当今垂帘双圣主”为证,只有金哀宗的两位母后(同胞姊妹)在金宣宗于1224年去世时才与此相吻合,整个元代没有这样的情况。王实甫的《丽春堂》杂剧也可能是金代作品。
尽管那时《西厢记》杂剧的创作年代研究我还没有完成,我把1990年写的一篇论文题为《金元杂剧的再认识》。第二个单字“曲”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曲只分只曲和套数两种。而套数才有清曲(按照明代胡文焕《群音类选》的分类)和戏曲之分。曲是一种演唱艺术,流行于勾栏行院之间,戏曲流行的场所与此类似。现存有一本《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我曾在《臧懋循和他的元曲选》中批评王国维该书《叙录》所说:“元剧之真面目独赖是以见。”因为此书“只是简单地保留科白的梗概,甚或全部删除”。现在我仍不想修改上面的论述。但是我想王国维的话也有一些道理。因为就大多数金元杂剧而论,北曲只是抒情的唱段,它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和情节的进行。动作和情节的进行都倚靠科白表演。可以说在杂剧中以曲为主,以科白为辅助。就这一点而论,杂剧和清曲中的套数可以说没有区别。中国的戏曲迟于希腊大约达一千年之久。我想这同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特别有关系。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曾分析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的335个曲牌,指出“出于唐宋词者七十有五”。他又分析宋元南戏所用的543个曲牌中“出于唐宋词者一百九十”。中国戏曲以唱为主,以戏为次。清曲的套数和杂剧、南戏的套数相同的一面占压倒地位,相异则居于次要地位。以前北京话中只有说“听戏”,有人如说“看戏”,免不了贻笑大方。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这是旧传统的因袭。见周贻白《中国戏剧史》第317页引。现在人说的戏曲与非戏曲之分,在古代只是同一种套数在歌场与舞台演出的区分。现在有人将非戏曲统称为散曲,既包括只曲又包括套数。这是不通之论。散曲原本与套数相对,现在出了一个名词叫散套,虽然古已有之,非驴非马,缺乏逻辑性,现在虽通行于学术界,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非戏曲应以胡文焕所说的清曲为是。起于唐宋词的词牌对杂剧和南戏中的曲牌有这么深远的影响,曲牌体戏曲实际上等同于中国古代戏曲。一直到清代中叶才有板腔体戏曲代兴。一部中国古代戏曲史可以说就是曲牌体戏曲的发展史。《宋元戏曲考》第七节《古剧之结构》结语说:“综上所述者观之,则唐代仅有歌舞剧及滑稽剧,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然宋金戏剧之结构,虽略如上,而其本则无一存。故当日已有代言体之戏曲否,已不可知。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剧始也。” 王国维说“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具体落实,他的真实主张是“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剧始也”。这是王国维曲论的一大缺陷。如果真正存在过(宋)金杂剧,那么元杂剧一词应当更正为金(宋)元杂剧。《宋元戏曲考》以大都、平阳、杭州为杂剧发展的三大中心,无视另一更重要的杂剧中心开封。不承认金(宋)杂剧的存在,必然无视开封作为杂剧中心的存在,这是同一失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开封,即北宋的首都东京,金代改名南京。受到正统史观的影响,北方民族建立的北魏、北周以至辽、金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常常被忽视。他们受到汉化后在文化上的创造性被严重地估计不足。 1127年,北宋徽、钦二帝被俘,此后金和南宋长期对峙,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到淮河一线为分界。金朝在北方的统治在一百年以上。南宋的建立对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开发起促进作用,一向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原和华北地区却在金朝统治之下。国内非汉族统治者汉化程度之深,在它以前的辽和在它以后的元都难以同它相比。它的文化繁荣发达在非汉族统治者中是空前的。
1127年金人攻克开封,1214年金人被迫由中都(北京)迁都南京(开封),伴随着我国古代少见的两次图书文物大迁移,既反映了金朝对典章文物的重视,也反映了开封不愧为当时举足轻重的文化名城。以开封(即汴梁、东京或南京)作为全剧(或至少其中一折)背景的杂剧,据查有38种。它们是《陈州粜米》、《杀狗劝夫》、《合汗衫》、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