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
“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天之于物,岁去东流水,地久人共死。然人为动物,唯物之灵,面对生命的消陨流逝、至亲的阴阳相隔,怎能不感慨悲戚,心生涟漪?庄子的鼓盆而歌,陶潜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虽然表达的是对死亡的超脱,但何尝不可以看作是无法与死亡抗争的无可奈何。潘岳的“荏苒冬春谢”,荀粲的痴情,王衍的钟情,元稹的悲伤,哪一个不是对死者的哀悼,对生者的遗恨,甚至纳兰性德的“人到多情转情薄”也是对至亲思念至极后的自我安慰。乐生恶死是人的本能,死亡是人生的大限,是生命的终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种难以言说的痛,只能“赋诗欲言志”,“悼亡诗”由此而生。至情至性的诗人,面对与至亲的生死永别,怅然于怀,发而为诗,以自己之亲身体验,嗟叹死别之苦,歌咏蓬转之悲。
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中国的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即面对亲人离世时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自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曾作悼亡诗三首,后人便以“悼亡”作为专有名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将“悼亡”作为丈夫悼念妻子的专称是不合适的。真正广义的悼亡诗,是指生者悼念亡者,亡者可以是亲朋挚友,可以是明君贤臣,甚至可以是凭吊先烈和悼念故国。本文的“悼亡”一词,正是建立在该意义之上,而不仅仅是指夫妻之间的抚存悼亡。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类型,据胡旭《悼亡诗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4月)的归纳,具有以下两个独特的特征:第一,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或写诗人自己的哀痛和梦境,如苏轼的《江城子》;或写亡者的墓地、遗物以及德行,如唐寅的《绮疏遗恨》。第二,在审美特征上,以情动人,塑造哀伤之美,悼亡之初的长歌当哭,久经积淀后的低吟浅唱,无不产生凄其悲凉的体验。要眇宜修的手法,把细腻幽微的情感写得恰到好处。比如纳兰性德的《山花子》“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情多。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又如贺铸的《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种阴柔美与悼亡诗的气质天然相合。
本书所收的悼亡诗,在时间上,上起周秦,下迄清末。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悼亡诗的产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诗经》时代的肇始,到先唐的兴起,以至隋唐时期的繁盛,再到宋代的全盛,辽金时代的式微,元代的萧条,明代的复兴,而至清朝的巅峰。悼亡诗就像一个生命个体,经历着它的春华秋实、荣辱兴衰和沧海桑田。在每个历史时期,悼亡诗都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先秦两汉时期,悼亡诗的数量少,而且形式和表现方法也朴素单纯。比如《诗经·邶风·绿衣》和汉武帝的《李夫人歌》,或以四言的句式复沓叠唱,或以杂言的句式直抒情怀,毫无渲染,情感真挚强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式微,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情感,伴随着“人的觉醒”,文学也进入了自觉阶段。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东汉末年以来文学逐步内转写心,故有孙楚、潘岳的悼亡诗产生。尤其是潘岳,他的悼亡诗最终确立了该类诗歌的体制,为千古以来的悼亡诗人普遍认同。继此二人之后,悼亡之风颇盛,沈约、江淹、庾信、孙楚均有悼亡之作品。唐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尤其是盛唐时期大繁荣局面的到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其悼亡诗的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历朝历代,并对唐以后的悼亡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薛德音、唐晅、韦应物、孟郊等都有悼亡作品,当然最有特色的还属元稹的多篇悼念亡妻的诗作,尤以《遣悲怀三首》闻名于世。元稹的《谴悲怀》没有华丽的辞藻,内容也都取自日常生活,但是却句句发自内心,情深意长。诗中“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名句,早已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了。到了宋朝,苏轼、贺铸、朱敦儒等一批词人把悼亡诗引入了词的领域,扩大了悼亡诗的文学呈现模式。明清,尤其是清代,是悼亡诗最为繁盛的时期。据尚永亮《血泪哀歌生死恋情》一文统计,这一时期的悼亡诗主要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至少在二百篇以上;二是作者成分复杂,有名不见经传的一般作者,也有汤显祖、蒲松龄、王士祯这样的文学家,还有张居正、王夫之、顾炎武这样的政治家;三是悼亡的内容更为丰富,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历史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往往在悼亡的同时,笔墨之间还流露出国破家亡的沉痛愤懑。如顾炎武的《悼亡》五首其三“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令人读来,悲怆之中别有一种情韵。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为悼亡诗,一代有一代之特色。回味其中,如余音绕梁,感慨不已。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更何况是“重壤永幽隔”的生死之别呢?“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无论是亲朋,还是故友,无论是父母、夫妇捐馆之痛,还是国破家亡之恨,曾经的“桃之夭夭,年年岁岁花相似”,如今已是“坟冢默默,岁岁年年枉悬思”。人生在世,沧海一粟,悼亡者,亦为悼己。呜呼,哀哉!
绿衣
葛生
黍离
蓼莪
李夫人歌
落叶哀蝉曲
除妇服诗
悼亡诗三首
杨氏七哀诗
悼室人诗十首(十首选六)
悼亡诗
伤往诗二首
悼亡诗
悼妻诗(二首)
伤逝
送终
出还
冬夜
悲纨扇
同德精舍旧居伤怀
悲故交
同李二过亡友郑子故第(李与之故,非予所识)
悼亡
代人村中悼亡二首
遣悲怀三首
感逝(浙东)
夜间
初寒夜寄卢子蒙
六年春遣怀八首(八首选三)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
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为薛台悼亡
谪居悼往二首
悼亡二首
房中曲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哭刘蕡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哭夫二首
悼亡
忆江西并悼亡友
悼杨氏妓琴弦
悼亡姬
悔恨
灵席
悼亡
挽辞
感怀
书灵筵手巾
书琵琶背
破阵子
绿竹堂独饮
悼亡(三首)
秋日舟中有感
书哀
来梦
悼子
怀悲
一日归行
江城子·记梦
追和戊寅岁上元
悼朝云诗
雨中花慢
悼逝(二首)
悼亡(九首选五)
鹧鸪天·半死桐
御街行·别东山
减字浣溪沙·三扇屏山匝象床
悼亡 ............

书籍插图:
书籍《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 插图1
书籍《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代怀人诗词三百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