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个玩意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你不是个玩意儿
[美]杰伦·拉尼拉 著
葛仲君 译
中信出版社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你不是个玩意儿:这些被互联网奴役的人们/ (美) 拉尼尔著;葛仲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8
书名原文: You Are Not a Gadget:A Manifesto
ISBN 978-7-5086-2940-7
Ⅰ.你… Ⅱ.[2]拉…[3]葛… Ⅲ.互联网络—企业管理—研究 Ⅳ. F407.67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52917号
Copyright © 2010 by Jaron Lanier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edition copyright © 2011 by China CITIC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书仅限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和销售
你不是个玩意儿——这些被互联网奴役的人们
NI BU SHI GE WANYIR
著者:[美] 杰伦·拉尼尔
译者:葛仲君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承印者:
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12.75
字数:180千字
版次:2011年8月第1版
印次:2011年8月第1次印刷
京权图字:01-2010-4135
书号:ISBN 978-7-5086-2940-7/F·2409
定价:35.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封面语
前言
第一部分 个人意味着什么?
第1章 消失的个人
第2章 自我退位的启示
第3章 智域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恶”
第二部分 未来的钱怎么赚?
第4章 数字化民工
第5章 音乐之城
第6章 放弃自由意志的“云”中大佬们
第7章 人本主义“云”经济的前景
第三部分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扁平”
第10章 没有特点,就没有数字化创意
第11章 向隔膜致敬
第四部分 最大化地利用数字技术
第12章 我是一个反向循环
第13章 语义学演进的故事
第五部分 未来的幽默
第14章 回家了(我对巴什拉式幼态持续的爱)
致谢
封面语
本书献给曾与我共同参与数字化革命的朋友和同事们。
感谢你们为我所遇到的难题提出的建设性建议。
感谢莉莉给我希望,
感谢埃勒里给我奇思妙想,
感谢莉娜帮我收集和整理资料。
最后,感谢莉莉贝尔,是你教给了我全新的阅读方式。
前言
现在我们还处于21世纪的初期,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大多数读者都将成为非人类(nonpersons)——我是说到那时人只不过是机械麻木的一群生物,他们已经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特征。到那个时候,语言会被搞得七零八散,成为搜索引擎中的关键字,放入遍布整个世界遥远而隐秘角落的工业化云计算网络。当某处的某人碰巧因为读到我的只言片语而引起共鸣时,云计算网络会用复杂的算法把这些文字处理千万遍,然后向这位读者投递一则相关的广告。而我写的文字则会进入维基、进入自动聚合而成的无线文本信息流中,接受无数匆忙而马虎的读者的浏览、改写和歪曲。
人们会变得麻木,并因此陷入毫无思想的互相辱骂和含糊不清的争吵中。计算机算法会找到我的读者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能把他们买的东西、他们的罗曼史、他们背负的债务,乃至他们的基因都挖出来。我的书的最终结局,就是为那些少数人积累财富,他们只需要像大佬一样坐在“云端”(computing clouds)收钱就行了。
在生机寥寥的纯信息世界里,所有的书籍几乎都会有和我的书相同的命运,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机会用肉眼读到印在纸上的文字。
而这些真正的人,才是我所期望的读者。
这本书里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人看的,不是写给电脑“看”的。
我想说的是:在分享你自己之前,请确认你和别人不一样。
第一部分 个人意味着什么?
第1章 消失的个人
小到一个音符的特征,大到做人的道理,软件可以表达的思想包罗万象,但它的作用又从很大程度上被“固化”(lock-in)在某个方面。当下人们做事越来越离不开软件,所以和以前比起来,人们的思想也更多地被“固化”了。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理念都还不错,但现在一些所谓的Web 2.0理念简直太糟糕,所以我们要在它们还不成气候的时候,把它们及时挡在门外。
语言是心灵的镜子,一个人只要说话,他说的话就代表了他自己。
——普珀里琉斯·西鲁斯
碎片非人
21世纪初的数字化革命萌发之后,有些东西就开始变得不正常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上各种所谓Web 2.0的小设计泛滥。这一理念表面上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度,但可笑的是,这种自由更多地解放了机器,而不是解放了人。人们给这种自由起了个名字:“开源文化”(open culture)。
匿名的博客留言、无趣的恶搞视频和无关痛痒的所谓混搭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且毫无伤害,但当这一切叠加在一起,这些碎片化、人情味淡漠的交流却削弱了真正的人际互动。
现代人之间的交流常常成为抽离于个人之外的超然存在。新的一代人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他们不仅不再重视“人何以为人”,甚至不再关心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技术如何改变人是最重要的
当我在实验室里试验各种数字化工具——比如某种新的虚拟现实环境——的时候,我都时刻提醒自己:工具设计中一处小小的改动,都会对将来使用这一工具的人产生巨大的、不可预知的影响。有时候哪怕改变一丁点儿东西(比如在其中使用一个按钮),都会彻底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杰里米·拜伦森(Jeremy Bailenson)就发现,虚拟现实中个人形象的高度变化会极大地改变人的自尊和他在虚拟现实中的自我认知。技术是人的延伸,正如杰里米实验里的虚拟形象一样,也许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只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些微改变,却给我们的个人身份带来了巨变;所以要想掌握IT技术,就不得不了解一些社会工程学。
有人会问:“我写写博客、发发微博、逛逛维基百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你不是个玩意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