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强到文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从富强到文雅
作  者:凤凰书品
出 版 人:黄隽青
策  划:秦 青 郭 群
编  辑:王加新
封面设计:武 兵
本书由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全球范围发行
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于热闹处安静听
刘再复: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
甘阳:第二次思想解放
甘阳:从富强走向文雅
蒋勋:衣食住行中的美
蒋勋:美在味觉中觉醒
王康:世界图景中的「五四」
何怀宏:三十年社会道德变迁
朱大可: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龚鹏程:儒学复兴的隐忧
周桂钿:现代社会的义利之辨
童世骏:当代中国的精神困境
序 于热闹处安静听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于2000年开讲,至今已有五百多位演讲者登台,四位主持人接力主持,千余学生现场听讲提问,亿万电视观众一起跟堂收看——这些数字都体现出一种坚守:我们的民族和文化,需要更多学术殿堂独立思想的浸润和引悟。
当年我们创立这档节目时,找不到另外的成功范本,对于它后来的影响力,我们以为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其实它又潜藏着必然的因子。
把大中华文化圈知名学者的最新学术思想成果,从小众范畴搬进国民大课堂,是方法,也是态度。这个课堂没有任何偏见,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于是,相对静态的演讲,被传播放大,而思想的厚重,又随了传播远走,中华文明的高山流水,惠泽于四野。
如果说生命个体原本是有限的常数,不可估限的变量正在于她所选择的生存方式和路径。对于主讲者和聆听者都是如此。
不论是一桶水浓缩为几滴水的台上智慧,还是从几滴水中领悟一桶水的普通听众,他们在讲堂相遇,都应是生命的盛事。在当今社会的躁动喧嚣中,静心倾听一堂知性的课,或许是一件奢侈的事,可它切实地拓展着人的眼光和胸襟。时代敬重毕其一生苦心求索的大学问家,也敬重那些崇尚知识和品质的莘莘学子。这些交流,是述者的知识之光数十年聚能的一朝发散,也是听者的人生阅读的一次循道捷径。
生命的个体往往渺小,不可估量的变量时刻影响着生命的流向与路径。我们都是从原点出发,像螺旋线一样盘旋着向上或向下,感悟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大师的现场讲演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与他们作智慧的交流。一本书,一个午后,一杯清茶,或斜依窗前,或枯坐树下,随着书页刷刷翻过的声音,一种高远的快意漫过流动的生命。
从青涩到成熟,从学习包容到提升自信,如同春闹枝头,繁花待放。中国正在努力担负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正在跨越“百年民族悲情”年代,从敏感、激愤、“输不起”,到宽容、理解、承担,“具备了大国国民应有的自信和平常心”。一种开阔雄放的视野在民众之中悄然站定。《世纪大讲堂》想告诉人们,只有持续开放的意识、不间歇地开放脚步、不停顿地向自己的内心和中国以外的地方寻找,才可以触摸到那个叫做进步的东西,才可以有一种丰满的人生。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
刘长乐
刘再复: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
刘再复,1941年生于福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1989年辞职赴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传统与中国人》《放逐诸神》《告别革命》(与李泽厚合著)等,散文集有《读沧海》《寻找的悲歌》《人论二十五种》《漂流手记》等。作品被译成英、日、德、法等多种文字。
贵族精神的对立项不是平民文学、平民精神,而是奴才精神、流氓精神、痞子精神。
先是辛亥革命把“贵”扫掉了,1949年以后又把“富”扫掉了,最后文化大革命把“闲”也扫掉了。富贵闲人现在没有了。
贵族精神的缺失造成我们“象牙之塔”的瓦解和逍遥精神的消失,造成我们社会生活习俗、语言以及审美趣味的粗鄙化,造成我们富了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鲁湘: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贵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贵族不仅意味着一种地位,一种头衔,也意味着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意味着一种我们称之为“贵族精神”的东西。
中国是否也存在着贵族精神?如果有,它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的兴盛和缺失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诠释它?有关这些问题,请文化学者刘再复先生为我们作答。
刘先生,我知道您1989年出国以后,就一直在世界各地进行文化漫游,您有多长时间没回北京了?
刘再复:整整十九年了。
王鲁湘:这么多年没有回来,再回来是什么感受?
刘再复:这次借着凤凰的翅膀能够回来,看到北京的变化真大。像我以前住的建国门外,现在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认不得了。
王鲁湘:包括社科院那座您很熟悉的大楼,外表也完全变了。
刘再复:对,完全变了。
王鲁湘:有人说,一个人离家远游,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回家,为了感受家里的亲切,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园。您这么多年一直游历欧美,在海外进行文化思考,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家园,会有什么样新的感悟?
刘再复:我过去读《荷马史诗》,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读成人生的两个基本模式:《伊利亚特》是出征,《奥德赛》是回归。对于中国,我觉得处在中国看,可能看不太清楚;反而从国外回来再看,会感到今天的中国非常有活力。
王鲁湘:您对贵族精神的思考,可能也是游历欧洲的过程中,反观自己家园时产生的一个灵感吧。
刘再复:有这方面原因。欧洲的贵族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虽然法国大革命打断了一下,但历史上形成的一些贵族精神至今还在延续。这对我很有启发,我想大国的崛起不只是物质和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是人文和精神层面的问题。我走了近三十个国家,视野打开了,再看我们的国家,会看得更清楚,也更低调。
我是研究新文学的,也研究文学理论。我对“五四”这样一个伟大的启蒙运动评价很高。我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充满慈悲心的,他们对中国下层的劳苦大众非常关心,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大事——“文字奉还”,使文字不再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可以被多数人掌握。在“五四”以前,文和言是分开的;新文化运动把文和言统一起来,提倡用白话来写文章,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字奉还”工程。
五四运动的概念错位
除此之 ............

书籍插图:
书籍《从富强到文雅》 - 插图1
书籍《从富强到文雅》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富强到文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