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讲义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人类学讲义稿
王铭铭 著
版权信息
书名:人类学讲义稿
作者:王铭铭
书号:978-7-5139-2158-9
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说 明
致 谢
上 篇
第一章 人类学作为人文科学
一、人类学
二、文明与文化:人类学与欧洲的“民族自觉”
三、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四、作为人文科学的人类学
五、情景化的人类学
六、遭遇“写文化”
第二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研究
第三章 亲属制度:纵式、横式与观念
一、纵式:继嗣理论
二、横式:联姻理论
三、作为观念的亲属制度
四、“家”的不同含义
第四章 《论礼物》:“物的社会生命”及其限度
第五章 经济嵌入“非经济领域”的方式
一、“经济”的文化土壤
二、实质主义
三、物、不平等与威望
四、从生态到世界体系
第六章 从“没有统治者的部落”到“剧场国家”
一、“没有统治者的部落”
二、权威、权力与比较政治学的终结
三、“剧场国家”
第七章 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
一、礼治秩序
二、与法律人类学相关的思考
第八章 一篇讲稿透露出的人类学宗教观
一、宗教人类学
二、埃文思-普里查德对人类学宗教观的反思与预见
第九章 神话学与人类学
一、维柯、卢梭与赫尔德
二、缪勒
三、弗雷泽的《金枝》
四、涂尔干、莫斯的《原始分类》与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
五、列维-施特劳斯
六、韦尔南
七、伊利亚德与巴赫金
第十章 符号人类学与“象”的理论
第十一章 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
一、无文字主义
二、巫术作为文字的源头
三、占卜与文字的通神明、类万物作用
四、书写文字的“拜物教”与“理性”
第十二章 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惑
第十三章 文化会消失吗?
中 篇
第十四章 “自我与普遍同情之间的平衡”
一、“贵气十足的蒙昧人”
二、野蛮与“失落的文明”
第十五章 说“文明”
第十六章 从《癫狂与文明》看通常的人类学观
第十七章 从“当地知识”到“世界思想” ——对民族志知识的反思
一、认识姿态
二、英国人类学
三、格尔兹与美国人类学
四、面对混合的世界
五、历史与思想
第十八章 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
一、无历史的人类学
二、有历史的人类学
三、对“新鲜事物拜物教”的省思
四、历史意识问题
五、三种社会形态
六、几种“历史感”
附:文化史——从梁启超那里“再出发”21
第十九章 超社会体系——文明人类学
一、“超级微观的世界界限”
二、国族与世界体系
三、“并接结构”中的“超社会体系”
四、社会学年鉴派民族学:文明作为“超社会体系”
五、文明史、技术学与“超社会的社会”
六、文明:“融合”同时是历史与价值
下 篇
第二十章 文字这把“双刃剑”—— 从一个“反例”看
第二十一章 乡村与文明——过程与观念的历史想象
一、村庄研究
二、村庄研究的批评:“汉学人类学”
三、村庄研究:恢复与创新
四、村庄的历史想象(1):文明进程中的“地方”
五、村庄的历史想象(2):观念形态
六、再思村庄
第二十二章 口述史、口承传统与人生史
一、口述史
二、作为口述史的人类学
三、口述史与口承传统
四、人生史
第二十三章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
一、民族志在人类学中的位置
二、现代民族志及对它的批判
三、民族志中的“四对关系”
第二十四章 从“朝圣”看作为“历史中的 文化翻译”的人类学
一、翻译与历史
二、封禅的研究
三、与“郊祀”的可能关系
四、等级制的宇宙观
五、香会与刈火
六、香火的纵向性
七、人类学与“上下关系”
第二十五章 仪式研究与社会理论的“混合观”
一、仪式研究
二、从“混合论”看社会理论的局限
第二十六章 葛兰言何故少有追随者?
第二十七章 从礼仪看中国式社会理论
一、拉德克利夫-布朗之后
二、司马迁逝世之前:有别于宗教的礼仪
三、葛兰言、“封建”与礼仪
四、交错的历史、现代性与被压迫的传统
五、埃利亚斯、“civilité”与“礼”
第二十八章 “中间圈”——民族的人类学研究与文明史
一、学科名称之力量消长
二、人类学民族研究定位何在?
三、从核心圈到中间圈
四、民族研究、社会科学与文明史
第二十九章 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
一、强国主义民族学
二、强国主义民族学的新面相
三、从文明体向民族体的转变
第三十章 从中国看“超社会的社会”:钱穆启发
第三十一章 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
一、缺乏整体观的民族志或社会学
二、史禄国与另一种民族志
三、民族学与民族史
四、北与南:兄弟阋墙
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三十二章 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
一、吴文藻先生与他的“民族与国家”
二、费孝通与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三十三章 费孝通的鸡足山与林耀华的凉山
第三十四章 从潘光旦的土家研究看“民族识别”
第三十五章 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
一、民族志研究
二、文献、学术史与形象史
三、政治经济学在民族关系分析中的运用
四、从族群性到“由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
五、比较宗教-政治学、城镇史、人物史
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索 引
出版后记
说 明
一、我说这是 “讲义稿”,但我深知,其所收录的篇章,并不全都是严格意义上的“讲义”。它们形式各异,其中,不少确是讲稿或课程概述,但也有不少是论文及学术随笔。
我之所以意识到“名副其实”的重要性,同时还坚持用“讲义稿”这个名号来形容此书,事出有因。
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些兴许有芜杂之嫌的文章均为教学体会之表达,均涉及对于如何学习和研究一门学科的看法。当我们按一定学理对其顺序加以编排之后,便可以了解,这些形式各异的文章,实汇成一部不成熟但具连贯性的教材。
二、这里要讲的是关于人类学这门学科里的一些事儿。
“人类学”让人莫衷一是。
就国内学界而论,至今仍有将人类学视作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的学术机构(特别是科学院)。在这些机构里,所谓“人类学”等同于研究人的体质衍生史的“古人类学”。在另外一些机构里(特别是综合性高等院校),人类学被当作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在一些与“民族”相 ............

书籍插图:
书籍《人类学讲义稿》 - 插图1
书籍《人类学讲义稿》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类学讲义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