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基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苦闷的人类学家
第一节 研究目的的苦闷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苦闷
第三节 研究立场的苦闷
[原著阅读]
马尔库斯、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人类学研究领域
第一节 亲属制度
第二节 经济制度
第三节 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
第四节 宗教
[原著阅读]
(一)雷蒙德·弗思:亲属关系
(二)普洛格、贝茨:昆人的生活
(三)费孝通:礼治秩序
(四)安东尼·沃克:拉祜尼的新年庆典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初入田野
第二节 民族志方法
[原著阅读]
拉德克利夫—布朗:人类学的比较方法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摩尔根的古典进化理论
第一节 摩尔根的问题
第二节 生存技术发展阶段论
第三节 政治形式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 家族制度发展阶段论
第五节 “猜想的历史”
[原著阅读]
大卫·卡普兰:文化进化优势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研究
第一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二节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原著阅读]
露丝·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格尔兹的文化解释理论
第一节 深描说
第二节 深层的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
[原著阅读]
马歇尔·萨林斯:本土现代性
[思考与练习]
参考书目
21世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人类学基础
朱炳祥 崔应令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类学基础/朱炳祥,崔应令编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
21世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ISBN 7-307-04975-9
Ⅰ.人… Ⅱ.①朱… ②崔… Ⅲ.人类学—高等学校—教材 Ⅳ.Q9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27227号
责任编辑:郭园园 责任校对:黄添生 版式设计:支 笛
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出版社 (430072 武昌 珞珈山)
(电子邮件:cbs22@whu.edu.cn 网址:www.wdp.com.cn)
印刷:湖北恒泰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7.5 字数:198千字 插页:2
版次:2006年4月第1版 2006年4月第1次印刷
ISBN 7-307-04975-9/Q·84 定价:12.00元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凡购买我社的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与当地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前 言
我校通识教育指导选修课的指导思想被表述为如下的内容:“21世纪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受到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要形成和谐健全的人格。大学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使他们能对不同的学科、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模式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尊重。同时,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使其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作出明智的选择。通识教育指导选修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以及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以及它们的价值所在,强调的是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这一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核心信息:一是由“知识”而达于“人格”、“情性”以及(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二是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模式并对其保持高度的兴趣;三是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及和谐相处。使人惊异的是,这一指导思想与人类学
①
的基本精神竟是如此地吻合与融通。人类学被称为“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马林诺夫斯基语),又被称为所有学科中最为解放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终极前途以及人的自身的完善;它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去平等地对待世界上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每一种思维方式;它尊重异文化,善待“他者”,反思本文化,批评自我。
当前的教学制度所存在弊端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反思。现代教学形式是以学校作为框架、以课堂作为知识传授主要空间的形式。从教师的角度说,重视的是“授业”即对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精神境界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只是从形式上设置的一些课程中去人为地灌输,或者采取一种“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去解决。这就割裂了“传道”与“授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知识与情操之间的有机关联,古人早已有很深刻的思想。《礼记·大学》的大纲就是一条培养人才的路径,这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内在关系在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培养人才以修身为本,即以人格与道德为本,只有“身修”,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却是通过分析事物、穷究物理,即获得对事物的知识而自然达到的。这一思想可以启迪并深化我们对通识教育课的认识:强调由各种不同知识的学习而达于情操的培养与人格的塑造正是矫正弊端的一副良药。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其创造性的联结能力,即能否将并无关联的东西关联起来。这也就是一些人类学者所讲的“偶然的并列”,它被界定为:“通过自然的或人为的事前不知其结果的方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建立一种密切的空间关系,或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心理形象之间建立一种密切的时间关系,作为建立上述两种关系的新器具的创造。”
②
在这种“并列”中,人类的心智活动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现有事物在概念上分裂成几部分,将这些部分进行改变、替换或重组,便会创造出一个新的结构。一根树枝与一根绳子关联起来便是弓的创造;一根沿着溪水漂流、上面栖息着一只鸟的树干,聪明的人将其与人类的航行关联起来,就发明了独木舟。因此,我们可以引用库兹涅佐夫在《阿尔贝特·爱因斯坦》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解释什么叫创造性的联结能力:“爱因斯坦的天才就表现在善于把各种彼此相去遥远的概念联系起来,组合起来,有时是等同起来。在思想家头脑中,每一个概念(在更早阶段上是形象)的周围都存在着潜在联系的云或力场,它们抓住了其他的概念,有时改造这些概念,把这些概念和该概念联系在一起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类学基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