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1章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2章几个基本概念
第3章研究目标、内容和框架
第4章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二卷
第5章组织知识传播研究综述
第6章集群知识传播研究综述
第7章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第8章简要述评
第三卷
第9章知识与认知图式
第10章基于认知共同体的集群知识传播机制
第11章集群知识传播的认知分析框架
第四卷
第12章问题提出
第13章案例背景
第14章研究结果
第15章研究讨论
第16章初步结论
第五卷
第17章理论假设
第18章研究方法
第19章研究结果
第20章研究讨论
第21章小结
第六卷
第22章多主体仿真方法
第23章基于认知视角的集群知识传播仿真模型
第24章仿真实验设定
第25章实验结果分析
第26章研究讨论
第27章小结
第七卷
第28章浙江北仑模具集群形成
第29章浙江台州缝纫机集群形成与发展
第30章台湾社头袜业集群形成与发展
第31章以核心企业为基础的集群知识分布形成机制
第八卷
第32章模块化产业中的企业创新
第33章模块化产业中集群企业的创新策略
第34章模块化产业结构中的集群企业创新
第35章小结
第九卷
第36章本书的主要结论和理论进展
第37章本书的现实意义
第38章本书的局限与未来的研究议题
第1章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以“嵌入性”、“地理集聚”、“弹性专精”、“集体学习”为特征的集群,无论在美国硅谷、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第三意大利)、德国巴登-符腾堡,都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porter(1990)所指出的,集群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正在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它使得全球经济中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根植于本地化关系中。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涌现出大量的产业集群,如浙江温州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绍兴的纺织产业集群、海宁的皮革服装产业集群、湖州的木业产业集群及广东佛山的陶瓷产业集群、东莞的计算机零部件产业集群等。这些集群的产量和销售额占有国内或国际市场的很大比重,在行业中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以浙江省为例,全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集群601个,总产值1582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企业总数3084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9065家,从业人员800多万人。浙江产业集群的主要产品中,有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设备、金属制品、电子、皮革、工艺品等78个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可以说,集群经济在浙江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在推动区域甚至国家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批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优势企业也逐渐浮出水面。同样以浙江省为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集群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中的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绍兴大唐袜业集群中的浙江袜业集团,宁波北仑模具集群中的车灯模具,台州缝纫机集群中的杰克集团、飞跃集团等。它们不仅成为集群中的龙头企业,还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相同集群中也有不少企业无法适应环境和产业的变化,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事实上,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在绩效或竞争优势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集群中同时存在着高绩效的优势企业和一般绩效甚至是低绩效的企业。在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集群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快速发展壮大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许多集群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产业集群现象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马歇尔对产业区的论述,他对当时英国斯塔福德郡的陶器生产、贝德弗德郡的草帽生产、白金汉郡的椅子生产以及谢菲尔德的刀具生产中表现出来的某一产业大量相关小型企业在区域中的集中作了分析。马歇尔认为这些区域中企业的成功,除了自然条件和宫廷的奖掖外,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是根本原因。具体来说,这些外部规模经济因素包括:专业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专业化配套产业的存在、需求与供给的集中和技术知识的本地外溢。然而马歇尔的这一思想由于缺少严格的数理表示方法,长期被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所忽视。直到20世纪70到80年代,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硅谷、意大利东北部地区、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经济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学者们对产业集群现象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Enright,1998;Krugman,1991;piore&Sabel,1984;porter,1990;Saxenian,1994;Storper,1995)。
对集群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集群由高度的本地互动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如piore和Sabel(1984)的新产业区理论、porter(1990)的集群竞争优势理论。随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资源(Grant,1996;Kogut&Zander,1996;Leonard&Sensiper,1998;Spender,1996),人们逐渐认识到集群不仅为其中的企业带来分工和专业化的灵活性与成本优势,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创新(Lawson&Lorenz,1999;Martin&Sunley,2003;Maskell,2001;Maskell&Malmberg,1999;porter,1990,1998)。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如弹性专精、外部经济这样的物质要素、生产优势(Krugman,1991;piore&Sabel,1984;马歇尔,1964),转移到将集群视为一个由大量本地企业构成的动态知识共同体或知识传播网络(Boschma,2005;Boschma&Wal,2006;pinch、henry、Jenkins,etal.,2003)。
马歇尔的“产业氛围”对产业集群中知识传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区域中的“产业氛围”是指“……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的,孩子们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