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 言
《弟子规》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中的一种,相对于更为著名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它的生成年代晚了很多。《弟子规》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清朝的李毓秀,这是一个生活在康熙到乾隆年间的山西秀才,没有功名,在学术上也没有特别的著述成就,所以关于他并没有很丰富的资料以资考证,根据臆测,大约可以估计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教书,为此自编了这样一种教材。
在当时,蒙学是民间自发的活动,来自官方的约束很少,学校、师资、教材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情形至少导致了关于蒙学教育的两个结果:一是民间的蒙学各行其是,二是能够流行不衰的教材教法可以说是真正地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第一个结果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诸如《弟子规》这样的书一方面因为辗转抄录而大体相同,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统一的修订而漫无标准;一方面在浩渺的古籍中被视为村俗鄙俚、无关紧要的杂书,同时又不断有好事的塾师在实践中根据己意加以修订补充。而这一切嬗变的过程又都因为所发生的时空分散和参与者地位的卑微而变得无从考究。现存的《弟子规》一般题名李毓秀著,贾存仁修订,这个贾存仁何许人也就更不得而知,甚至其名字也有写作“贾有仁”的。还有的版本后面附有“命自我作,福自我求”的十六句五言韵语,内容和形式都很像佛家的偈子,与正文极不般配。这样的书如果依照正规目录学的要求去考证其作者和版本流传,不是完全不能做到,而是没有很大的意义,故而学者也少有介入其事的。
时移世易,曾经俯拾皆是的传统蒙学教材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今人对其进行整理、传播和诠释都是对其固有价值的挖掘。对于其中具体的一种,又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主要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目前对传统蒙学教材的整理并非空白,但是许多整理成果对于原书的定位和判断不够准确,尤其是对于沟通古今的思考显得不足。例如《三字经》是较为浅显的三字韵语,除了少数的道德教育之外,基本内容都是典故常识;四字韵语的《千字文》内容上也是如此,但一千字各不相同,在识字的价值上更高。这两本书的讲解当以扩充完善各种知识为主,因为体例所限,原书往往必须用少量的字
来概括一个相对复杂的知识或事件,把这些具体内容还原了,也就基本掌握了全书;《百家姓》则是搜罗了中国人的常见姓氏,“赵钱孙李”只是一种有韵无义的排列,即便是今天要作讲解也只能是带有一定随意性的补充,从姓氏出发介绍一些相关的名人事迹,从而进一步增强儿童阅读、记诵的兴趣。
《弟子规》和这几种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从形式上看,它很像《三字经》,但内容上却是另外一套。它的框架是从《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话展开,落实到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就成了《弟子规》。这个内容也不是李毓秀的发明,宋朝的大儒朱熹早他五百多年就著有《童蒙须知》,详细规定了儿童初学的种种行为细则,而这也正是《弟子规》的蓝本,只不过李毓秀更加细致地把所有的内容都整理成易于记诵的三字韵语,并用《论语》中的一段话做了总纲。所以,用今天的话说,《弟子规》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内容,而诵读欣赏则在其次。很显然,这样的内容如果也套用讲解“三百千”的做法加以发挥是行不通的,仅仅流于传统注疏的做法给它的语句找一些出典也缺乏意义。同时,时代的演进、生活的变迁又使得《弟子规》中的教条令人感到疑窦重重,在精华与糟粕、古训与变通之间常常难以抉择。这,恰恰应该是阐释讲解的重心。
坦率地说,这样的讲解不可能成为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传授。儒家的很多基本教义能够长期成为不可置疑的强势话语,得益于两千年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官方支持,也得益于千万学者前赴后继的完善。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弟子规》的生存状态早已失去了昔日的优越,其生存环境也大不乐观,这并不是靠几句说辞就能完全恢复的,我们也不得不怀疑其中的某些内容已经不可逆地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对于这样一套旧日的行为规范,现在应该做的是本着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的心态,从当时的相关条件和制约出发,看看《弟子规》究竟要求孩子们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怎么做,进而用一种非功利的平和心态去商议、去思考,在今天的条件下如何采纳其中的有益成分——我们不是简单地去靠近《弟子规》,更不是冒失地全盘恢复它。
目 录
前 言
总 叙
出则弟
谨
信
泛爱众
亲 仁
余力学文
总 叙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的得名就是源自起首的这三个字,这在古书篇章的命名中是很常见的。弟子,这个词汇很常用,有着很多不同的含义,今天比较常用的意思是徒弟、门生,而在过去则常常用来泛指后生晚辈,学生对老师而言固然是弟子,孩子对父亲、叔伯、兄长而言也是弟子,甚至只要年齿辈分较低,哪怕是素昧平生的也应当以弟子自居。规,在今天的语言中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规章、法规、规定,似乎是和条文化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这是“规”的引申义,规本来只是一种人们至今还很熟悉的工具——圆规。规是画圆用的,矩是画方形用的角尺,准是古人用的水平仪,绳是测直线的工具,权是秤砣,衡是秤,这些原本用来指具体东西的名词组成了规矩、准绳、权衡的新词汇之后便被赋予了相关的抽象意义,人们把这些新词用得熟了,对它们的本义就渐渐疏远了。可见,所谓弟子规,就是说做孩子、后生、晚辈,必须受到的约束,必须依照的准则,用今天通俗的话说,就是小孩子做人做事的规矩。做规矩要有一个高一点的标准和依据,《弟子规》是根据圣人的训示制定的。
说到做人做事,这就是个大问题了,它不比做一个动作、做一个具体的东西,人每天遇到的事情都不一样,做的动作、说的话都不一样,如果再加上表情、肢体语言和心理反应,那简直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摊子,谁也没本事把种种可能遇到的细节一一照顾到。更重要的是,人有不同的性格禀赋,也就有了不同的自我,每个人处理同样事情的方式方法可能会大相径庭。而人又是群居动物,这种大相径庭累积起来必然会危及群居生活的和谐,所以把处事的方式规范起来是必须的,只是这种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以总纲、原则的形式来约定。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弟子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