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观人学
邵祖平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观人学/邵祖平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1.
  CAEBN:7-001-000-60543243-6
  分类号:人才学 —— 中国 —— 古代 C96—092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观人学
  邵祖平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4.1.1
  更新时间:2015.8.27
  上架建议:社会科学
  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ISBN:7-80664-262-5
  出版时间:2005.9.1
目 录

凡例
内容简介
上编 原理
第一章 古老的六戚观人法
第二章 成熟的六征观人法
第三章 周公、孔子的观人法
第四章 观人术的功用
第一节 官人
第二节 辨奸
第三节 择官
第四节 取友
第五节 自鉴
第五章 中国历史上的观察家
中篇 实用
第一章 混合观人法
第二章 分别观人法
第一节 视瞻例
第二节 言语例
第三节 容止例
第四节 颜色例
第五节 声音例
第六节 好尚例
第七节 行迹例
第八节 文字例
第九节 书画例
第十节 食息例
第十一节 家宅例
第十二节 父母例
第十三节 兄弟例
第十四节 妻子例
第十五节 朋友例
第三章 比较观人法
第一节 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 实用的比较
下篇 评论
第一章 观鉴定夺需要的时期
第二章 观人术与时地的关系
第三章 观人术与人类的畸性
第四章 观人者应知之的谬误
第一节 贵耳贱目
第二节 爱恶同异
第三节 心志不分
第四节 品质失察
第五节 向伸背诎
第六节 取貌遗神
第七节 弃真录伪
第八节 采辩去讷
第五章 观人术与医理相法的
第六章 观人术杂评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历史上的人才学思想非常丰富,从用人制度(禅让、养士、九品中正制、察举、科举)到用人方法,从用人原则到用人艺术,从用人之道到用人之忌,从用人的成功经验到用人的种种失误,从对人才的“月旦”(品评)到人才学著述,无不凝聚着古今一贯的人生经验,无不闪耀着圣贤哲人的智慧之光,这是一笔丰富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如何用人,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用人的基础或前提则是识人、知人,或曰观人、察人。宋代陆九渊说:“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人才难得,关键在于难知。如果能知人,则得人也就不难了。所以自古以来,用人难,知人更难。
那么,如何去识人,去知人,去发现人才呢?在这个问题上,古人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古老的“六戚”(父、母、兄、弟、妻、子)观人法;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篇》中提出的“六征”观人法:观诚、考志、视中、观色、观隐、揆德;
——《史记·魏世家》中魏文侯大臣李克提出的五条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刘劭《人物志》中提出的“八观”、“九征”观人法:“八观”: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志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辨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辨恕惑;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九征”: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
——诸葛亮提出的鉴别人才的七种方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患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记载识人用人思想和方法,趣闻和轶事的文献十分丰富,可以说遍及经、史、子、集,见诸儒、道、法、墨、名各家。发掘、整理、研究和批判地吸收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对于今天识别和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围绕如何识别和观察人才这个核心,从古代典籍中精选了《人物志》、《长短经》、《观人学》三种,加以整理,名之为《识人三经》,奉献给读者。
《人物志》,为刘劭所著。刘劭,字孔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是一部以唯物主义的元气一元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思想为指导,将人才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融于一体的科学论著,可以说,它奠定了中国人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人物志》融诸家学说,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诸观点,融会贯通,用来品评人物,物色人才。
《人物志》以人君为核心,以各类人才为主导,将不同人才的生理、心理、个性、才能、政治风格和道德修养等,巧妙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件多维结构的理论珍品,构思精巧,表达精美。
《长短经》,唐人赵蕤著。赵蕤操行高尚,屡召不仕。潜心研读, ............

书籍插图:
书籍《观人学》 - 插图1
书籍《观人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观人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