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全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 容 提 要
《吕氏春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杂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计一百六十篇文章,其内容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本书萃取了整本书最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释和译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吕氏春秋》,以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萃,感知先贤智慧。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吕氏春秋全鉴/(战国)吕不韦著;任娟霞解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80-1062-2
Ⅰ.①吕… Ⅱ.①吕… ②任… Ⅲ.①杂家 ②《吕氏春秋》—译文 Ⅳ.①B229.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29135号
解译人员:余长保 迟双明 杨敬敬 孙红颖 任娟霞 陈金川
李向峰 朱雅婷 蔡 践 罗 苏 陈 美 党 博
庞莉莉 任 哲 张志英 张凌翔
策划编辑:曹炳镝
责任印制:储志伟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东里A407号楼 邮政编码:100124
销售电话:010—67004422 传真:010—87155801
http://www.c-textilep.com
E-mail:faxing@c-textilep.com
中国纺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2119887771
北京佳信达欣艺术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15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20
字数:289千字 定价:38.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图书营销中心调换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到了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期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侧耳倾听,伴着这一历史车轮呼啸而来的,是经典回响的声音。《吕氏春秋》——作为杂家的代表作之一,以及战国百家争鸣高亢谢幕的余音,宛如珍珠般在华夏的阳光下闪耀。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其成书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93年前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由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编纂而成,基本上实现了融合百家之言而集大成,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吕氏春秋》是一部结构体系十分完备的著作,这在先秦著作中是绝无仅有的。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十二纪”是全书的纲领和主旨所在。《序意》说:“凡十二纪,所以纪乱世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说明“十二纪”记录一年四季的时令物候、行政措施和人事纲纪等。“十二纪”是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来划分的,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六十篇。“览”意为观览、观看,用于书籍则有阅览之意。“八览”皆以首篇题卷,阐明全书的宗旨和基本思想。八览之下,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第一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六十三篇)。“六论”在“纪”“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发挥,杂论各家学说,除最后论农业的四篇之外,政论性都较强。六论之下,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加上《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一篇,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一百六十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
《吕氏春秋》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同时此书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军事、教育、农业思想等,几乎包含了先秦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就《吕氏春秋》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作一重点评析。
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吕氏春秋》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的性质。它明显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摒弃了道家思想中某些唯心的成分,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较大的改造。《吕氏春秋》不相信鬼神,不承认天命。它认为人的生死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而并不是什么命中注定。它说:“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关于宇宙本源的认识——这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争论的焦点而言,《吕氏春秋》继承并发挥了唯物主义的精气说,认为宇宙的本源为一种极其精微的物质,即“精气”,这种精气又称作“太一”,也即“道”。正是由于这种精气或太一或道的运动和结合而产生千姿百态、性质迥异的天地万物。早在两千多年前,《吕氏春秋》就已经能够认识到宇宙是由物质的精气构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吕氏春秋》对天道的认识也具有唯物的性质。它认为天并非有意志的万物的主宰,而是由精气构成的自然的天。它认为“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即自然界中同类事物之间都有一种客观的联系,并非超物质的意识在起作用。《吕氏春秋》还流露了对事物辩证的认识。它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并且这种转化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否则,转化就无法发生。
从古代思想的角度来看,《吕氏春秋》所体现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经过改造的道家思想为基础,兼采各家对它有用的成分融合而成的吕氏思想。具体表现为:首先,《吕氏春秋》主张以道家“法天地”为基础,它认为,只有顺应天地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清平盛世。因此,虚君实臣、民本思想是《吕氏春秋》的思想核心。它认为人类应该按照天、地之间的关系来建立君、臣之间的关系。天无形而万物以成,君主就好比天一样,没有具体的形象,是空灵无为的。君主要保真养性,以实现无为而治。其次,《吕氏春秋》还提出了一套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治国方略。它认为,民众是国家安与危、存与亡的根本,它说:“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治天下的要务在于赢得民心,赢得民心,就需要切实地为百姓攘除灾祸,创造福祉。再次,在民本思想这一基础上,《吕氏春秋》提出了以德治为主、赏罚为辅的方针。它认为,用德政治国,百姓就会亲附于他的君主,就会为君主效死力。同时,它认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吕氏春秋全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