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附录(一) 描述性的和动力学的无意识附录(二) 力比多的大量储存器书目索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自我与本我/(奥)弗洛伊德(Freud, S.)著;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译文经典)书名原文:Ego & IdISBN 978-7-5327-5542-4 Ⅰ.①自… Ⅱ.①弗… ②林… ③张… ④陈… Ⅲ.①精神分析 Ⅳ.①B84-0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50931号 Sigmund FreudEgo & Id 自我与本我〔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林 尘 张唤民 陈伟奇 译责任编辑/张吉人 装帧设计/张志全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网址:www.yiwen.com.cn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www.ewen.cc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 1/32 印张9 插页5 字数000,0002011年9月第1版 2011年9月第1次印刷印数:0,001—6,000册 ISBN 978-7-5327-5542-4/B·332定价:28.00元 本书中文简体字专有出版权归本社独家所有,非经本社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或复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承印厂联系调换。 T:0539-2925659
译者序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对国内读者来说,也许并不算太陌生。至少有不少人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及其如此这般耸人听闻的精神分析理论。然而,他的理论的真正内容却鲜为人知。解放前,商务印书馆曾翻译出版过他的一些著作。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弗洛伊德的研究十分贫乏,至于普通读者则更少有条件问津了。前不久,译者偶尔与人谈及翻译出版弗洛伊德的著作,发现对方的反应竟不下于“谈虎色变”:在有些人心目中,弗洛伊德似乎类同于那些写黄色小说的作家,他的理论即便对学术界人士,也像国外那些不宜给儿童看的电影一样,最好是不要涉足。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出于不了解弗洛伊德理论真实内容而引起的误解。只要我们研读了他的著作,哪怕是一篇短文,就会发现,这些误解和疑虑是完全不必要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生于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境内的弗莱堡。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专攻神经病学,后不久开始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公推弗洛伊德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也就是说,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了。弗洛伊德一生著述甚丰。他的第一部著作《歇斯底里研究》是与布罗伊尔合著的,发表于1895年。该书被称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奠定了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1899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他那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之作的《释梦》,然而当时无论在维也纳还是在国外,都没有引起什么人的重视。人们仅仅把他提出的理论观点当作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而已。只是到了1905年,他的《性欲理论三讲》一书发表,这才真正引起世人的重视。这是他的第一部问世伊始即受到重视的著作。非但如此,它还在所谓的伦理学家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些人对弗洛伊德及其理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和敌意。一时间,弗洛伊德成了德国科学界最不受欢迎的人。可是,这些并没有使他气馁和退缩,他依然潜心研究,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不断地提出新的证据。1908年4月,荣格创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萨尔茨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直到这时,精神分析学和它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才正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从此,精神分析作为一门科学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50年后,已经拥有了三十个分会。如今,人们已不再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当作异端邪说。弗洛伊德本人也成了举世公认的著名心理学家。正是本着严肃的科学探讨精神,我们在这里选译了他后期发表的三篇主要著作:《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三篇著作比较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弗洛伊德晚年成熟的理论,也是他后期对整个人的心理所作哲学思考的结果。与其早期研究相比较,这三篇著作尤其显著地体现了他在理论研究上达到的较高成就。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他的研究对象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一类的非正常人,课题便是这些人的反常行为。他发现,这类患者的反常行为并非单纯的、无目的的和无意义的,而是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因此,他认为,精神科医生的任务不是去寻找这些病症的生理原因,而是去发现它们的心理原因。一旦获得这种发现,便有了治愈这些疾病的条件。弗洛伊德根据研究发现,这些病的起因与病人的某些无法被人接受、无法得到实现的愿望有关。这是一种“性”的愿望,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的幼年期。他认为,人早在幼年期就已经有了性欲。古希腊神话中的奥狄帕司,无论怎样回避,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恋母弑父的下场,这象征他对他的母亲有一种本能的依恋欲望。同样,在儿童身上也存在着类似情形: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弗洛伊德把前一种情况称作奥狄帕司情结,后一种情况称作伊赖克辍情结。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儿童的这些不现实的愿望不可能得到满足,因而产生了压抑。这些失败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非但没有被忘却,反而一直被下意识地保留在内心深处。它们就像活的火山那样积聚着能量,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这便引起神经症的发作。像梦这一类现象,实际上是通过象征的形式将这些愿望表现出来,并使其得到满足。弗洛伊德指出,若是将患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分析、诱导出来,那将在治疗上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些就是弗洛伊德早期研究的方向。可以看出,他这时的研究基本上还未超出神经精神病学的专科研究范围。然而,到了1905年之后,他的研究进入了人们通常划分的后期阶段。这时,他明显地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因此,我们认为,他晚期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神经症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从这个角度看,弗洛伊德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