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尼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尼采/(英)坦纳(Tanner,M.)著;于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5
(牛津通识读本)
书名原文:Nietzsche: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ISBN 978-7-5447-2968-0
Ⅰ.① 尼… Ⅱ.① 坦… ② 于… Ⅲ.① 尼采,F.W.(1844~1900)-哲学思想-研究 Ⅳ.① B516.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33086号
Copyright © Michael Tanner 2000
Nietzsch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0.
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excluding Hong Kong SAR,Macau SAR and Taiwan,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export there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 copyright © 2013by Yilin Press,Lt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10-2007-046号
书 名 尼采
作 者 [英国]迈克尔·坦纳
译 者 于洋
责任编辑 何本国
原文出版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译林出版社
集团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集团网址 http://www.ppm.cn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电子信箱 yilin@yilin.com
出版社网址 http://www.yilin.com
版 次 2013年5月第1版 2013年5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47-2968-0
目录
序言
引用文献说明
第一章 尼采之形象
第二章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
第三章 幻灭与隐退
第四章 道德及其不满
第五章 唯一不可或缺之事
第六章 预言
第七章 占据制高点
第八章 主人与奴隶
第九章 用锤子进行哲学思考
后记 尼采与生命保险
索引
序言
周国平
尼采在现代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是,要对尼采哲学做一个简明的解说却是一件难事。别的哲学家,尤其别的德国哲学家,都有意识地构筑体系,仿佛已经亲自把展厅布置好,导游只需带游客循序参观就可以了,能否看懂则另当别论。尼采相反,他拒绝体系,他的多数著作是格言的荟萃,其风格又是充满反讽、跳跃、矛盾,这里没有现成的展厅,无论谁当导游都必须自己动手布展,凭自己的眼光把纷繁的展品整理出一个秩序来。
和别的哲学家的另一大区别是,尼采的哲学与他的内在精神历程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倘若对这个历程没有切身的感应和同情的理解,任何解说都只能是隔靴搔痒。也就是说,要对尼采哲学做出中肯的解说,解说者必须调动和带入自己的主观精神体验,不应该是所谓纯学术的客观研究。
因为上述原因,尼采哲学的确给不同的解释留下了巨大空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解释者可以任意发挥,而是必须把握好文本和解释者之间的“视界融合”的分寸。我对尼采哲学的一本好的入门书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抓准尼采所思考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向,以此为基本线索阐明其哲学的演变和发展。英国学者迈克尔·坦纳的《尼采:一个简明导论》(中译名《尼采》)就是这样的一本入门书。
作者认为,尼采一生的根本关注是痛苦与文化的关系,其立足点不是回避或消除痛苦,而是为了肯定人生而肯定人生必有的痛苦,据此对文化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寻求一种真正能够肯定痛苦的有内在力量的文化。我不是引用原话,而是做了某种归纳和补充,并且需要强调一点: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这既是折磨他自己的最大个人问题,也是他后来定义为虚无主义的最大时代问题,而他寻求的则是一种能够为生命创造意义的文化,或者退而求其次,一种勇于担当生命之无意义的文化。
依据痛苦与文化的关系这个线索,作者对尼采生前发表的正式著作进行了梳理,试图标示出尼采解决这个问题的走向。下面我简要地描述一下这个走向,应该说明的是,在描述中仍然必然会加进我自己的认识。
处女作《悲剧的诞生》是一个清晰的起点,尼采在其中想要解决的正是怎样肯定人生包括肯定人生必含的痛苦和毁灭的问题。他在希腊的酒神精神和悲剧文化中找到了答案,相信唯有艺术能够拯救人生,并把希望寄托在悲剧文化通过德国音乐的复兴上。但是,这个希望很快就落空了。
在从《曙光》到较晚期的《论道德的谱系》一系列著作中,尼采致力于分析历来道德对抗痛苦的各种方式。其中,有两种基本方式最值得注意。一是同情,即企图通过剥夺个人在痛苦面前的尊严来消除痛苦。二是禁欲主义,即企图通过扼杀生命的本能来消除痛苦。
尼采关心的是伟大而不是善,二者的区别在于,伟大包含着对痛苦的肯定和有效利用,善则一味企图消除痛苦。在《快乐的科学》(作者视为“尼采最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中,他描绘了他心目中的伟大,便是“赋予个性一种风格”,艺术地规划自己天性中的长处和弱点,甚至使弱点也悦人眼目。另一种表达是,“要成为生活的诗人——尤其是成为最琐细、最日常的生活的诗人”。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就是要做一个能够自我支配的强者,包括支配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痛苦,以此来使生活变得美好。也许仍然可以把这看做一种审美人生观,但显然已经脱尽了《悲剧的诞生》中那种生硬的形而上学逻辑。
但是,究竟如何面对人生最根本的痛苦即生命的无意义呢?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三个概念是人们在提及尼采哲学时谈论得最多的,也是理解得最有歧义的,便是超人、永恒轮回和权力意志。其实,这三个概念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