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 文明前传
河姆渡文明之谜 

 
 

北纬30度线是一个神秘的地带,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自然之谜和人类文明之谜都贯穿在这个北纬30度线
  河姆渡村北边有一条叫姚江的大河。1973年夏天,村民们计划在雨季到来之前,在一个低洼处建排涝站。就在他们挖到1米多深的时候,开始遇到了麻烦。一些杂乱的东西和一些很石头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当时来到这里检查施工进度的负责人,发现泥土中混杂的这些碎石块好像是有人加工过。他挑选了一些有加工痕迹的石头,很快送到了专业考古人员那里。
  几天以后,考古人员来到了河姆渡。挖掘工作开始不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木头,这些木头虽然已经糟朽,但还能清晰地看到人为加工过的痕迹。
  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发现,这是一口水井,井深有1.4米。由于这口水井的出现,考古人员推测,这个地方可能不仅仅是几个墓葬遗址,很可能是古人类居住的村落。
  在距离地面2米深的地方,考古人员挖掘出11座墓葬和3个灰坑,还有大量的陶片、石器。
  他们继续向下挖掘,在这个文化层仍然有一些陶器出土,只是在这一土层没有发现红陶,大部分是灰黑色夹砂和夹碳的陶器,这些陶器的质地比较粗糙,从表面留下的痕迹,专家判断它们应该是在距今6000年左右加工出来的。这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在这里生活的重要证据。
  当考古人员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在黑褐色的土层中,闪出了一些金黄色的小颗粒,但是很快就变成了泥土的颜色。

6000年前居住在河姆渡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的掌握水稻种植技术
  考古人员拣起混在泥土中的褐色颗粒,经过仔细的辨认,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东西居然是炭化了的稻谷。
  考古人员甚至不敢相信这些稻谷会在距今60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它们真的在地下埋藏了6000年吗?难道新石器时代在这里生活的河姆渡人就开始种植水稻了吗?
  在这个土层下,不断地有混在泥土中的稻谷被发掘出来。如此大量的囤积,为考古人员提供了重要证据。6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类当时已经发展到能够熟练的掌握水稻种植技术了。
  在离稻谷不远的地方又有了新的发现,泥土中出现了许多骨制的东西。在这些出土的骨制品中,他们发现其中的一件上面还缠着葛藤,这正是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

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
  骨耜的出土为河姆渡人种植稻谷找到了重要证据,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骨制农具。
  大量骨耜的出土,向今天的人们呈现出这样一个事实,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接下来的发现让人费解,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木板和木桩。在这些木桩和木板的两端,居然出现了榫卯的痕迹。

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发现了在木桩和木板上分别凿出榫卯
  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发现了在木桩和木板上分别凿出榫卯,可以使木桩和木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他们将石头加工成锋利的工具,再用这些石制工具去加工木材。今天这些石制工具依然非常锋利。
  考古人员将这些木板、木桩及木构件进行复原。展现出当初的建筑形式。

  中国的建筑专家将这种地上架空的建筑称之为 “干栏式建筑”。他们从中国“有巢氏”的传说推断,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原始人从树上的巢居向地面居住过渡的一种建筑形式。
  在木桩和木板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用芦苇编织的席子,这些苇编与今天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苇编,从图案到编制方法几乎完全一样。
  对河姆渡出土文物的碳十四测定,也有了结果:河姆渡遗址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最上面的一层已有4700年;第二层有5800年;第三层和第四层距今6210年到6950年。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出土证据都表明,中华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诞生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一个依据,那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一个地方,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生活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不可能留下文字的记录,但从他们留下来的140多件骨制品、大量的石制品和陶器中,我们试图一点点地解读他们在七千年前的生存状态。

河姆渡先民的磨石,用于做小型的骨制工具;在河姆渡遗址居住区域发现的大量古器和陶罐
  河姆渡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200米左右,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这里地势低平,地表平均海拔高程为1.1米左右。
  从出土的大量野生果实来看,这里以前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许多野生果实可以供河姆渡先民采集。
  就像古埃及人用绘画记录他们的生活一样,河姆渡人将他们劳作生活的片断记录在了陶器上。他们除了掌握水稻种植技术以外,已经开始驯养家畜。
  在河姆渡发掘出的61种动物骨骸,分属于34个种属。它证明7000年前,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这种地理状况和自然环境是动、植物生长的天堂。
  河姆渡人正是选中了这样一个天堂,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对河姆渡遗址方位的测量中,考古人员吃惊地发现,河姆渡遗址位于东经121°22’,北纬29°58’,几乎在北纬30度线上。北纬30度线是一个神秘的地带,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自然之谜和人类文明之谜都贯穿在这个北纬30度线上。
  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古人类学家对出土的几十具河姆渡人的骸骨进行了研究。这些骸骨身高大约在1.63米到1.69米。面部有宽大的颧骨,眶角圆钝,鼻骨低平,铲型门齿,是典型蒙古人种的特征。
  所有的发掘证据,都向今天的人们呈现出这样一个事实,河姆渡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氏族聚落生活遗址,他们从附近的山上砍伐树木,构建起了干栏式房屋,他们靠种植水稻、采集、捕鱼、和狩猎为生,他们已经开发出了芦苇和麻制品。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2000年,但奇怪的是这里没有发现他们延续下来的证据。
  1998年的一次洪灾,给河姆渡研究者带来了灵感。
  他们发现河姆渡遗址地层的堆积表明,河姆渡文化时期至少发生过两次持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