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 言
一、招人讨厌的哲学
二、征服者
三、护教先锋
四、神的天下
五、异教徒们
六、神们自己
七、天国王朝
八、信仰与反叛
九、奇怪的论调
十、从怀疑开始
十一、理性主义
十二、形而上学
十三、二元论
十四、唯我论和目的论
十五、寒冬夜行人
十六、二虎相争
十七、特立独行
十八、旷世天才
十九、机械论
二十、决定论
二十一、通往怀疑之路
二十二、哲学怪兽
二十三、还忘了一件事
二十四、他!救世主
二十五、康德的现实意义
二十六、那个年轻人
二十七、傲慢与偏见
二十八、悲观主义
二十九、评价叔本华
三十、阴影中的危险
三十一、瞧!这个人
三十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三十三、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三十四、科学君,拯救世界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三十五、伟大的进化论
三十六、进化论的影响
三十七、辩证唯物主义
三十八、英国段正淳
三十九、生活在别处
四十、逻辑实证主义
四十一、实用主义
四十二、科学说:我不信先验理性
四十三、科学说:人的认识能力有局限
四十四、科学说:我自己也不靠谱!
四十五、实用主义的科学意味着什么
四十六、非理性
四十七、主观真理
四十八、中国哲学
四十九、暂时的结论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本书由“三秋书屋”整理
前 言
哲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在古希腊时代,哲学连物理都包括在内。现代哲学的研究范围虽然缩小了,但也包括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分支学科。但是——
这些问题我们通通都不关心。这本书里也不会写。
这本书很自我,我们只关心两个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宗教能回答这些问题,但它的答案我们不信。我们要用理性的方法,也就是哲学的方法去探索答案。
结果如何,咱们走着瞧吧。
一、招人讨厌的哲学
1787年,一群美国人在费城的一个房间里日夜不停地争吵。他们要做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设计一部宪法。
应该说,他们的工作非常成功。因为到今天两百多年以来,这部宪法几乎没有大的变动,美国的制度也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但可能很多人想不到,这部宪法还有一个奇特的副作用——它能彻底改变我们对西方哲学的看法。
关键是它的陪审团制度。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从英国继承而来,历史也不短了,但要让咱们看来实在是古怪至极。首先“陪审团”是一个误导人的翻译,英文原词没有“陪”的意思,原意大约是“临时裁决委员会”。在法庭上陪审团是负责裁决的主角。法官才是陪衬,只能做做解释法律、引导庭审之类的服务工作。
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美国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老百姓。法庭对他们的学历水平、法律知识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一个小学水平、没学过法律的人,也能有权决定犯人是不是有罪。
所以在美国,一个亿万富翁该不该破产的命运可能就掌握在一个不爱读书不爱思考只喜欢喝啤酒看脱衣舞的蓝领工人的身上。咱们这里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这不是乱弹琴嘛!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制度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保证每个案件的裁断都符合大众的道德观。这能避免法律人士凭着专业优势玩弄法律条文,也能用来对抗失去民心的恶法。所以至今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
这事儿对哲学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另一个历史事件。
就像我们的圣贤是孔子一样,西方人也有自己的圣贤,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人生比较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
他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
圣贤的牺牲当然是伟大的、悲壮的。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事广为后人传颂,不少艺术家都创作了绘画、戏剧来歌颂他。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苏格拉底是被雅典的陪审团判死刑的。
注意,这个雅典陪审团不是贵族陪审团,不是宗教陪审团,是真正的人民陪审团。在成员要求上,除了性别必须是男性以外,其他条件和美国今天的陪审团一样:都由普通老百姓抽签组成,不论职业,不论学历,不论官阶,只要是成年的雅典公民就行。
不难理解,理论上陪审团成员越多,断案就越客观。出于成本考虑,今天美国的陪审团只有12个人。
审判苏格拉底的人民陪审团有多少人呢?
500人。
多少人判苏格拉底死刑呢?
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
苏格拉底的案件常常被人当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说明多数人的民主在错误的引导下也会作出邪恶的判决。
但要注意,法庭给了苏格拉底充分辩护的机会。
按照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录,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一一驳斥了所有控罪,发言雄辩有力,用词通俗易懂。别说是当时的希腊人,就算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读这份文献都会让人忍不住认同苏格拉底。
那么,人民陪审团坚持判苏格拉底有罪只能说明一件事:
人民真的想让他死。
苏格拉底到底哪里得罪人了呢?
按照后人的记录,苏格拉底这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问问题。当然,他不是一般的问。他专挑别人的漏洞,每次都能把对方问得头昏脑胀。
比如说,他问人家什么是正义,人家给了他一个答案后他不满意,他就不停地追问人家。直到把人家问崩溃了他才收手。咱们今天夸苏格拉底,说他这叫思想“助产术”,能帮助别人思考。听着是挺不错,但问题是你考虑了被问的人的感受了吗?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本来你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苏格拉底突然从角落里蹦出来,抓住你问:
“你说,什么叫正义?”
你还以为这哥们是真的不懂呢。你好心啊,你就耐心给他讲,正义是怎么怎么回事。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突然抓住你话里的一个漏洞反问你:“你这样说不对吧?”
不管你怎么回答,聪明的他总能不断地追问下去。问来问去你肯定就崩溃了。但就算你想逃跑也没用。按照惯例,他非得问到你满脸羞愧地承认自己啥也不知道,才能心满意足地放过你。
要是就你自己一个人也就算了。假如身边还带着女朋友,带着奴隶和仆人,你说你还要不要面子了?
说白了,苏格拉底没事就到马路上打击人玩。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实际上,苏格拉底的追问方式已经包括了哲学思考的全部要素。如果苏格拉底追问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那他就和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苏格拉底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说人的知识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会发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