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危机:欧洲的衰退与复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漫长的危机:欧洲的衰退与复兴
作者:[法]托马斯·皮凯
译者:洪晖 张琛琦
ISBN:9787508686943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本书精选了我先后发表在《解放报》等媒体上(2008年9月至2016年7月)的一些专栏文章。未经过任何更正和修改。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其中有一些文章主题略显陈旧,而其他的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所有这些文章都展示出一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分析和把握世界局势、参与公众讨论和寻求公民责任感等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这10多年的时间里,尤为突出的大事件莫过于爆发于2008年前后并持续至今的世界金融危机。
我多次尝试分析爱尔兰危机和希腊危机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或者尝试理解中央银行在挽救世界经济危机中的新动作。同时,我也对老生常谈的法国国内主题进行了阐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追求共同未来的基础,比如税收公正、退休改革、公立大学改革等。
2007年夏天开始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可以被视为20世纪世界范围资本积累型资本主义危机前奏的一部分。
总体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市场自律环境中的新一轮放松财政管控和不加节制的信用消费浪潮就已经席卷全球。
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后来大动乱的记忆日益淡薄。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停滞”和“通胀”两词的缩合)已经说明了50年代至6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其适用性是建立在紧急状态和战后(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1949年)特殊背景下的。
随着战后重建和“光辉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结束,政府职责模糊的延伸范围和50年代至60年代政府的征税过程理所当然地被质疑。1979—1980年,美国和英国开始调整经济政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被赶超的态势。以英国为例,其经济地位在当时受到了日本、德国和法国的威胁。
面对这种不利态势,里根和撒切尔夫人认为政府是问题症结所在,而绝非出路所在。他们认为应该取消这种会削弱英国企业家实力的政府行为,从而回归“一战”前的纯资本主义状态。苏联的解体使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了敌人,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开始相信“历史的终结”和以持续股市行情看涨为基础的“新增长”。
2000年年初,欧洲和美国的股市和房市财富积累达到并超过了自191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2007年危机前夜,法国家庭持有的金融和不动产财富(除去债务)高达95万亿欧元,大约相当于法国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法国人的财富持有量在2008—2009年有小幅下降,但是2010年又恢复上涨态势。目前财富总量超过了上百万亿欧元。
将这些数字放在历史背景下来看,我们会发现,财富积累量达到了一个世纪来前所未有的规模。私人净财富拥有量目前相当于6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相比之下,20世纪80年代相当于不到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50年代不到3年。财富积累量达到如此规模还要追溯到1900—1910年的“美好年代”。那时积累财富和收入的比率达到了6∶7。
我们还会发现,目前庞大数量的财富积累不仅仅是政策调整的结果,更是经过20世纪最初5年的重创后采取补救措施并长期积累的结果。另外,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财富和收入比率的居高不下。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历史时期:经济发达国家的财富积累量稳步提升,而生产率和收入增长则十分缓慢。“二战”后,即1945—1974年的“光辉三十年”,人们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步入另一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向重构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中间阶段。除了世袭资本主义,不会有其他资本主义形式长期存在。
总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放宽管制造成了新的问题:使20世纪初期的财政系统和世袭资本主义变得格外脆弱、变化无常而且令人捉摸不透。金融业在无监管、无谨慎调控的情况下发展,更没有名副其实的改革举措,甚至最初级的国际金融统计数据也受到了系统性混乱的影响。例如,世界范围内的财务状况(净值)整体为负,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除非地球上的一部分资产由火星所有。更为确定的是,正如加布里埃尔·祖克曼最近指出的,这样不一致的现象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在避税天堂和暂住人口持有的金融资产并没有被如实记录。这种情况尤其冲击了欧元区的外部头寸(净值),其实际状况比官方数据要乐观得多。原因很简单,富有的欧洲人有意隐藏一部分他们所拥有的资产,而欧盟目前并没有什么力所能及的举措阻止这样的不当行为。
总的来说,面对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和不明朗,政治分裂和无力团结使欧洲大陆尤其不堪一击。毫无疑问,对于强制实行适用于金融机构和国际市场的金融管制以及调控规则,19世纪的欧洲国家是无能为力的。
欧洲面临的困难此起彼伏。通行货币(欧元)和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被提上议程(欧元货币于2002年1月开始流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则于1992年9月全民公决投票通过)。当时,人们认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唯一职责便是“确保火车安全通过”,也就是确保低通胀水平和货币总额与经济活动大体同步增长即可。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之后,各国政府和舆论一直坚信中央银行首先应该独立于政权,而且其唯一目标应该是保持较低的通胀率。于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立于国家的货币和脱离政府的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但是人们忽略了中央银行在大规模经济和金融危机发生时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央银行不但可以稳定金融市场,还能避免一般经济萧条时期接二连三的破产。近几年来的金融危机使中央银行这一重大作用得以被人们重新认识。如果世界两大中央银行——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没有在危机期间加大货币发行量(2008—2009年发行量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几十个百分点),旨在以低利率——0~1%——出借给私人银行,那么可想而知,这次危机很可能达到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同样的规模,失业率也将高达20%。十分庆幸的是,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懂得规避最坏的情况而且没有重蹈30年代“廉价处理者”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漫长的危机:欧洲的衰退与复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