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英)拉雷恩著;张秀琴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
ISBN 978-7-303-15809-6
Ⅰ.①马… Ⅱ.①拉… ②张… Ⅲ.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Ⅳ.①A811.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93950号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01-2010-7131
营销中心电话 010-58802181 58805532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网 http://gaojiao.bnupg.com
电子信箱 gaojiao@bnupg.com
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com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印刷: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本:155 mm×235 mm
印张:18.5
字数:250千字
版次:2013年6月第1版
印次:2013年6月第1次印刷
定价:42.00元
策划编辑:祁传华 责任编辑:祁传华
美术编辑:毛佳 装帧设计:毛佳
责任校对:李菡 责任印制:孙文凯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010-58800697
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010-58808104
外埠邮购电话:010-58808083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
印制管理部电话:010-58800825
版权声明
本书中文简体版由作者Jorge Larrain授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境内独家出版发行。特此感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主编:鲁克俭
副主编:杨学功 张秀琴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歌 王雨辰 王峰明 文兵
仰海峰 刘森林 吴向东 沈湘平
张文喜 张立波 周凡 聂锦芳
袁吉富 韩立新
总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划和准备,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式推出这套“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现就译丛的编译旨趣、编译原则和工作分担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
对于“马克思学”
[1]
这个术语,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们认为,如果不过分纠缠于吕贝尔创制Marxologie这个法文词的特定含义,而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学就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学术性研究。
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马克思传记。比较有代表性且已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弗·梅林的《马克思传》(1918年)
[2]
、东德学者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传》(1968年)
[3]
、苏联学者彼·费多谢耶夫等著的《马克思传》(1973年)
[4]
、苏联学者斯捷潘诺娃的《马克思传略》(1978年)
[5]
、英国马克思学家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
[6]
等。
关于著作版本的研究成果有几种形式:一是马克思著作年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Marx-Engels-Lenin Institute)院长阿多拉茨基主编的《马克思年表》(1934年)
[7]
、吕贝尔的《没有神话的马克思》(1975年)
[8]
等;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题注”以及 MEGA2
资料卷对马克思著作(含手稿)和书信的写作时间、版本情况、文本写作过程和手稿修改等情况的介绍;三是马克思文献学专家发表的有关马克思著作版本考证的研究论文。
关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专著,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马克思思想传记,如吕贝尔的《马克思思想传记》(1957年)
[9]
、科尔纽的《马克思恩格斯传》(1955、1958、1970年)
[10]
、麦克莱伦的《马克思思想导论》(1971、1980、1995、2006年)
[11]
等。(2)对马克思思想的分期研究,如日本学者广松涉的《唯物史观的原像》(1971年)
[12]
、苏联学者拉宾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1976年)等。(3)对马克思理论的整体研究,如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1981、2004年)
[13]
、艾尔斯特的《卡尔·马克思导论》(1990年)
[14]
等。(4)对马克思某一方面思想或具体著作的专题研究,如阿维内里的《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和政治思想》(1970年)
[15]
、德雷珀的四卷本《马克思的革命理论》(1977、1978、1981、1989年)
[16]
、奥尔曼的《异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理论》(1971、1976年)
[17]
、科恩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1978、2000年)
[18]
、奈格里的《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1979年)
[19]
、卡弗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1983年)
[20]
、拉雷恩的《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1983年)
[21]
、拉比卡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987年)
[22]
、克拉克的《马克思的危机理论》(1994年)
[23]
、莱文的《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2006年)
[24]
等。
马克思学主要分考据性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两种类型。“考据”包括对马克思生平事业中历史细节的考据,对马克思思想观点的来源、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考据,对马克思著作版本的文献学考据等。“文本解读”是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思想的要旨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和阐释。人们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思想的要旨和理论体系的言说,实际上都不是在描述一个客观事实,而是在进行“文本解读”。
作为专门术语的“马克思学”,或与之相近的名词虽然20世纪初才出现
[25]
,但马克思研究却是在马克思去世之后,甚至在马克思生前即已存在的学术现象。恩格斯在马克思生前所写的多篇关于马克思的传记和书评
[26]
,以及他在马克思逝世后为马克思著作所写的大量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