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7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出版说明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当代思想前沿、教育理论、艺术理论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前言
自古以来日本曾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以中国为日本的“文化故国”,仿效中国灿烂的精神文化和辉煌的物质文明,不乏憧憬和崇敬之情。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随着满清入主中国、日本民族意识的成长、西洋文化传入等变局的出现,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由于江户时代中日之间并无国交关系,也缺乏近代以后那样大规模的人员交流,日本对中国的了解主要依赖于中国书籍和一些缺乏直观的情报资料,对中国的认知不仅具有乌托邦化和虚构的色彩,也基本局限在知识阶层。这种认识条件的缺陷说明,江户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基本属于知识论(epistemology)层次的内容,意味着知识界所构建的中国形象以“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居多,不具有作为一种强制性话语的社会意义和跨文化交际学的效力,对日本的民众影响甚微。因此,他们的中国认识仍基本局限于文本的范畴,并未转换为日本人集体的想象。所以,即便知识界提出了重新认识中国和自我的问题,由于对中国崇拜的“历史的情感”和朱子学占据德川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因而对中国的憧憬和崇敬始终是幕府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主流。
但是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等三大学问体系中,即所谓“江户三学”。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抵抗的话语。总的来说,儒者的中国认识呈现出自我中国化和自我特殊化的倾向,国学者则表现出自我日本化和自我特殊化的倾向,兰学者则呈现出自我西方化和自我特殊化的倾向。当然,三大知识体系的倾向性随着时代的推进也在发生变化,甚至有结合的可能。对以“三学”为代表的知识界来说,中国始终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巨大的存在”天儿慧:《日本人眼里的中国》,范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1页。,尤其是对儒者和国学者来说,中国及其文明更是其建构其自他认识(SelfOther Cognition)的唯一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与中国的比较才能显示日本的价值,才能确证自身的文化身份。
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之根本,儒教则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江户时代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受到当时通行的文明观念、政治观念和外交观念,即“华夷秩序”的影响或制约。这是说,知识界(尤其是儒者和国学者)基本都是围绕着“大国——小国”、“中心——边缘(海东之国或日出之国)”以及“华(文明或礼仪之国)——夷(东夷最优国或神国、武国等)”、“师(典范、圣贤或君子之国)——生”的叙述来建立其对中国和自身的认识。显然,这种多维度的认识基于文化、政治和地理的标准,涉及到中国(帝国)、儒教、圣贤和儒教文物制度等多层次的内容。它又表现为承认“华夷秩序”和“反华夷秩序”的两种不同话语,前者如对中国及其文明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儒者和国学者,后者如意图超越“华夷秩序”的兰学者。当然,由于身份的限制和儒学本身的规定性,儒者很难从根本上构建起相对于中国的日本优越性话语,因而只有国学者和兰学者才有可能借助一种“神秘的”或“外来的”力量,通过剥离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关联而建构日本自身的主体意识。
江户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并非仅限于“三学”,但是,知此可以基本掌握近代以来日本人中国观的根脉。本卷旨在对这些线索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若干管见,或有谬误,谨请批判。
本卷由赵德宇主持并整体 ............

书籍插图:
书籍《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