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荀子》中的国家与社会:哲学评论
第二章 就荀子论早期儒家历史诉求在伦理学的应用
第三章 荀子思想中的美德
第四章 荀子:道德是对心理的束缚
第五章 孟子和荀子:人性主体的两种见解
第六章 荀子的道德动机观
第七章 荀子思想中的道德主体和动机
第八章 荀子和庄子
第九章 浅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第十章 荀子有一致的人性论吗?
第十一章 荀子中人性以及道德观的理解
编著者
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美)克莱恩(T.C. Kline III),(美)艾文贺(Philip J. Ivanhoe)编;陈光连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7
书名原文:VIRTUE,NATURE,AND MORAL AGENCY IN THE XUNZI
ISBN 978-7-5641-6551-2
Ⅰ.①荀… Ⅱ.①克… ②艾… ③陈… Ⅲ.①荀况(前313-前238)-思想评论 Ⅳ.①B222.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20657号
江苏省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
图字:10-2015-319
Copyright©2000 by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Inc.
中文简体字版©2016东南大学出版社
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
出版发行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 版 人
 江建中
社  址
 南京市四牌楼2号
邮  编
 210096
经  销
 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
开  本
 880 mm×1 230 mm 1/32
印  张
 7.875
字  数
 240千字
版  次
 2016年7月第1版
印  次
 2016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641-6551-2
定  价
 39.80元
*本社图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直接与营销部联系,电话:025-83791830。
序言
罗思文在他1971年发表的关于荀子的政治和社会哲学文章的开头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对中国早期哲学的研究就哲学本身而言没有引起当代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人们很少去钻研哲学深度的古代经典文本了”
[1]

。他希望对作为政治社会哲学家的荀子的研究能够在赶上并扭转这个棘手的趋势方面前进一步
[2]

。在诸如罗斯蒙特等学者的努力下,这个棘手的局势得到了扭转,中国哲学的研究开始赶上其他领域。值得高兴的是,我们不需要再去哀叹当代学者对中国哲学不感兴趣,然而,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这篇文章以荀子的伦理学为重点,延续了人们对早期中国哲学日益增长的兴趣和学术研究的时尚,这种时尚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从整体上看,这些文章支持两种相关的主张。第一种主张与那些可能从荀子的作品中收集来的关于正统儒学的批判主义不同,这一类作品对孔学主义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哲学领域的拓宽都非常重要。关于荀子的作品构成了最深奥微妙的哲学阐释并维护儒家观点的主张,是可以举出例子的。对于第二种主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他们揭露了荀子作品有着基本的哲学趣味性和重要性。荀子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哲学家,也是世界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洞察力深入到道德、自然、道德判断不同层面,不仅说出了我们自身的问题,也说出了2世纪的中国同辈人的问题。
如果我们根据荀子和他的作品对后世中国思想家的影响来衡量的话,这些宣扬荀子作品重要性的主张有很强的依据。与我们掌握的关于早期中国哲学家的有限传记信息相比,我们有记载着荀子的政治和哲学生涯发展的历史性资源。
[3]

荀子出生于大约公元前310年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的赵国。
[4]

对于荀子的家庭和童年,我们知之甚少,但通过他的作品,荀子向我们揭示了他曾受过上层社会艺术的全面教育——捕猎、箭术、战事、读书和写作、农业活动等——以及古典文学的教育。鉴于只有富有的家庭才能接受这种教育,我们可以稳妥地推测荀子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此外,我们还知道荀子的社会生活开始得很早。为了拓宽自己的研究范围,他15岁就离开自己赵国的家到了齐国。他在齐国学习,后来在稷下学宫任教。稷下学宫是中国早期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吸引了全国学者来此学习,在稷下学宫,作为一个领先的思想家和老师,他的名声享誉齐国内外。他三次被指派为稷下学宫的首席祭神者——参与这个光荣高级的官方仪式,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切证明了他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的杰出地位。荀子与学宫的关系反映了他一段时期内在哲学团体的活跃参与度与领导能力。在这段时间里哲学的讨论和国家的管理工作被认为是必要且互补的。这种知识环境使他能够在当时最杰出的哲学家门下学习并通过讨论和辩论影响到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且指导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但除了作为一个学者和老师的认可外,荀子在齐国没有担任任何政府职位。直到离开齐国来到楚国以后他才被授予一个政治职位。显然由于政治原因被撤去职位的荀子退休并活着看到了秦统一中国,统一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的学生李斯的工作来完成的。在荀子的职业生涯里,他写了很多关于当时紧迫话题的文章。在他看来,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5]

。周朝的权利和道德权威正在下降,不同国家的统治者为了政治霸权互相竞争。成为那些当权国家的主要特征的不是和谐与仁慈,而是混乱与阴谋。大多数的百姓和他们的统治者都不再遵守周王的礼仪规定。由于道德教养缺乏适当的引导,人们被虚伪的具有误导性的哲学引向毁灭。荀子提出了这些问题并描述了解决措施。他认为这些措施能让个人和国家都和谐地遵从适当的生活方式,或者叫“道”。
像他的同辈人亚里士多德一样,荀子写了各种各样的主题的作品,并把它们纳入更加庞大且统一的哲学系统。他持续性的哲学辩论是对竞争哲学地位的挑战的反应,也是为了解释自己对儒家礼仪教化的倡导并为之而辩护。我们可以看到荀子的观点对同辈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他死后的很长时间。例如:在之后的汉朝,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肯定了荀子 ............

书籍插图:
书籍《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 - 插图1
书籍《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