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1年3月     
目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篇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一章 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
第一节 国家理论
第二节 制度变迁理论及其演变
第三节 贡献一:作为解释项的政治变量
第四节 贡献二:一体化社会科学的研究路径
第五节 问题一:制度变迁中的历史关键时刻
第六节 问题二:制度性意识形态与非制度性观念
第二章 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
第一节 制度与行为关系
第二节 制度与观念
第三节 制度变迁理论
第四节 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和不足
第三章 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
第一节 现代化研究的若干方法
第二节 制度很重要
第三节 制度范式
第四节 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属性:中观或宏观
第二篇 比较制度变迁
第四章 观念、制度与经济绩效
第一节 经济绩效与制度变迁[14]
第二节 观念与制度的生成与发展
第三节 政治学理论价值:建构制度主义
第四节 结论与进一步的理论启示
第五章 国家与苏联—俄罗斯转型
第一节 国家形态理论
第二节 从“强国家”到“失败国家”
第三节 依附性国家的治理失败
第四节 找回国家自主性
第六章 制度变迁的路径及其理论意义
第一节 简单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英国—美国:商人阶层主导的制度变迁模式
第三节 法国—德国—日本:官僚体系主导下的制度变迁
第四节 俄国—中国:政党主导下的制度变迁
第五节 理论意义:社会中心论—国家中心论的理论探讨
第六节 结语:寻求国家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的平衡
第七章 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与国家形态问题
第一节 工具主义国家的当代形态及其变体
第二节 自主性国家及其变体
第三节 民族国家成长中国家失败与国家形态问题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中译著作
英文著作
中文论文
英文论文
前言
这里呈现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制度变迁理论研究》(项目编号:06AZZ001, 2006—2008)的最终成果。非常感谢国家社科基金会的资助。在立项之前,笔者有一些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社科基金会的资助,就不会有现今这样一个虽不完美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让笔者深感荣幸的是,这一成果入选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和比较制度变迁研究。当然,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中有比较制度变迁的经验支撑,比较制度变迁的经验研究中有理论假设的验证和理论提炼。同时,我们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比如作为制度分析理论体现在本书的几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理论或一个概念能解释所有的制度变迁,这就意味着需要有针对个案的理论或不同的说法。但是,不管个案多么不同,研究中的关键词就是“国家”与“制度”,主题思想就是“制度很重要”。
有必要交代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在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制度变迁理论的知识渊源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梳理和追问,分析其贡献和问题,指出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其实是国家理论。其次,以历史制度主义为主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直接来自诺思的理论,因此接下来就是对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要素的介绍和分析。再次,从人类制度变迁的长河来看,尤其是在制度变迁的关键时刻,总是观念和制度在决定着常规时期的制度变迁,提出了“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算是对林林总总的现代化理论增加一个新的脚注。当制度分析用于现代化研究时,被西方学者定位为中观理论的新制度主义,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宏观属性。最后,新制度主义产生的特定语境决定了制度具有重要的地位。当然,在低制度化的环境中,政治中行为与制度的关系值得特别关注。
理论的价值在于其解释力。在比较制度变迁研究部分,将制度变迁理论运用于重大现实问题和大历史,并在经验研究中发现理论。20世纪最后20年是多事之秋,很多国家纷纷转型,中国最为关注的异域的制度变迁莫过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转型,以及和中国进行着步调一致改革的印度。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转型是验证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其中的国家理论的经典案例,而中国和印度的比较观察又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制度变迁中国家的重要性和观念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本课题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制度变迁研究,只有在悠长的历史背景和更广阔的视野下进行比较研究,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才更有价值。本研究基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制度变迁经验,提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制度变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社会科学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最后,本课题总结了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与国家形态问题,讨论国家转型与国家形态的关系,发现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在国家理论谱系中具有“元理论”的地位。把国家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作为本研究的重点,有两个考虑,一是因为制度变迁的主角是国家,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也便是国家理论;二是本课题逻辑上的需要,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国家理论和国家治理。事实上,本课题各个部分都贯穿了“国家(政治制度)与制度变迁”这样一个主题,因而最终定名为“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
本书以研究比较制度变迁为线索,自然可以作为“比较政治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参考用书。我们知道,比较政治研究包括比较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发展和比较政治制度。在笔者看来,国内关于比较政治发展的系统研究非常有限。
参与此课题的有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郑伟铭和刘倩,他们分别与我合作发表了课题中的两个研究成果。“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部分由王海静在笔者的规划下形成初稿,并加 ............

书籍插图:
书籍《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 - 插图1
书籍《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