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文前辅文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之民族学学科经费资助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张曦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
(民族与社会丛书)
ISBN 978-7-5201-1393-9
Ⅰ.①民… Ⅱ.①张… Ⅲ.①羌族-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 Ⅳ.①K287.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23920号
·民族与社会丛书·
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
——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著  者/张曦
出 版 人/谢寿光
项目统筹/王绯
责任编辑/黄金平
出  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010)59367156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 邮编:100029
     网址:www.ssap.com.cn
发  行/市场营销中心(010)59367081 59367018
印  装/三河市尚艺印装有限公司
规  格/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16.75 字数:229千字
版  次/2017年10月第1版 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201-1393-9
定  价/79.00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读者服务中心(010-59367028)联系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民族与社会丛书》总序
麻国庆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读大学时,常常在西北大学的文科阅览室看一些非考古专业的著作,偶然中读到费孝通先生的《民族与社会》,书很薄,但里面所涉及的关于民族及其发展的思考,引发了我这个来自内蒙古的青年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我以此书为契机,开始接触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研究和介绍,并决定考这一领域的研究生。通过在中山大学跟我的硕士导师容观琼先生以及人类学其他老师三年的学习,我算是初步进入了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领域。
之后我又很荣幸地成为了费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跟先生学习以后,我进一步理解了他的《民族与社会》的整体思考。我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我刚入北京大学一周后,先生就带我和泽奇兄到武陵山区考察。一上火车,他说给我们上第一课,当时正好是美国出现了黑人和白人的冲突,他说民族和宗教的问题将会成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问题的焦点之一。人类学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做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近一个月的对土家族、苗族以及地方发展的考察,加上来自于先生对田野的真知灼见,使我对人类学的学科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领会。武陵山区的考察一直到今仍是我的一个学术情结。
非常巧的是当出版社同仁催我交这一序时,我正好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寨子里出来(1951年,费先生曾代表中央到该县宣布成立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来到武陵山区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做关于土家族的调查。两地虽然相隔千里,但都留下了费先生的调查足迹。此次来到酉阳,时隔近二十年沿着当时先生的足迹调查之余,来撰写本丛书的序,坐在电脑旁,当年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先生在他的那个世界里告诉我辈,要把“民族与社会”的研究不断地推动,进入更高的层次。由此我更加坚信该丛书以此命名,于情、于理、于学、于实都有其特殊的学术和社会意义。同时这也是把先生的“文化自觉”与“从实求知”思想,延续、深化的阶段性成果。
费先生的学术遗产可以概括为“三篇文章”,即汉民族社会、少数民族社会、全球化与地方化。在费先生的研究和思考中,社会、民族与国家、全球被置于相互联系、互为因果、部分与整体的方法论框架中进行研究,超越了西方人类学固有的学科分类,形成了自己的人类学方法论,扩展了人类学的学术视野。他是一位非常智慧的把学术研究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多民族共同繁荣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对中国社会认识的学者。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现状,费先生留下的学术遗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扬。而“民族与社会”可以涵盖先生的思想,我们以此来纪念费先生诞辰百年。
针对一套可以长久出版下去的丛书,我想从如下几方面来展开对于“民族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一 民族的国家话语
“民族”与“族群”最基本的含义都是指人们的共同体,是对不同人群的分类。但是,当学者将“民族”与“族群”这两个词纳入历史经验与社会现实中加以研究时,它们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述和意义。在学科史上,“民族”作为人类认识自我的关键概念之一见诸各门社会科学,被赋予了多重涵义,尤其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这些概念,将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国际关系学甚至文学等学科牵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当基于西方社会经验建构的“民族”概念及相关理论与中国的历史及现实发生冲突时,中国人对“民族”及其相关理论涵义的理解、诠释与实践又形成了一套与国际背景、国内政治、社会文化的特点等相联系的社会思潮和历史事实。概括起来,“民族”概念的发展变化其实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适应的过程。
在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民族”有着相对明确的定义,指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人们的共同体(ethnos),文化是界定“民族”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类学对人们的共同体本质及关系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古典人类学将非西方社会的整体作为“他者”,以“异文化”为研究旨趣,热衷于跨文化比较研究,并没有将某个具体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现代人类学建立之后,虽然马林诺斯基式的科学民族志将某个具体的民族体作为描述对象,但是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于探寻社会或文化的运行机制,而对“民族”本身的概念并没有加以讨论。
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诞生了“族群”(ethnic group)概念,人类学开始将不同群体的关系等问题作为研究专题进行讨论,并形成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范式。一般来说,族群(ethnic group ............

书籍插图:
书籍《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 插图1
书籍《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