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巴蒂斯(Ulrich Battis),教授、博士、名誉博士,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国家和行政法教研室主任。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退休教授、博士,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迪特尔·比恩巴赫尔(Dieter Birnbacher),教授、博士,在杜塞尔大学哲学学院讲授哲学,法兰克福叔本华协会副会长,联邦医师公会中央伦理委员会成员。
迪佩什·查克拉巴提(Dipesh Chakrabarty),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2008年至2009年担任柏林科学院研究员。
拉尔斯·克劳森(Lars Clausen),退休教授、博士,基尔大学社会学教授,1978年起为斐迪南—特尼斯协会会长,联邦内政部保护委员会成员,2003年至2009年为该委员会主席。
安德烈阿斯·恩斯特(Andreas Ernst),教授、博士,在卡塞尔大学环境系统研究中心讲授环境系统分析。
达娜·吉泽克(Dana Giesecke),社会学硕士,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德国社会学协会(DGS)办事处负责人。
米夏埃尔·哈格纳(Michael Hagner),教授、博士,在瑞士工学院(ETH)(苏黎世)讲授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卢德格尔·海德布林克(Ludger Heidbringk),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在维滕—赫尔德克大学讲授企业社会责任课程。
贝尔恩德·洪格尔(Bernd Hunger),哲学博士、工学博士,自由职业城市设计师、城市社会学学者,德国房地产企业联合会(GdW)咨询师。
乌多·库卡尔茨(Udo Kuckartz),教授、博士,马堡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主持方法与评估研究组(MAGMA)的工作。
弗朗茨·毛厄斯哈根(Franz Mauelshagen),博士,自2008年起为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研究员和研究重点课题气候文化的协调人。
迪尔克·梅斯纳(Dirk Messner),教授、博士,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联邦政府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讲授政治学。
尼尔斯·明克马尔(Nils Minkmar),历史学家和报刊作家。1999年至2001年为《时代》编辑,此后为《法兰克福汇报周日刊》副刊编辑。
克里斯蒂安·普菲斯特尔(Christian Pfister),退休教授、博士,2009年前在伯尔尼大学讲授经济史、社会史和环境史。
比尔格·P.普里达特(Birger P.Priddat),教授、博士,在维滕—赫尔德克大学经济系讲授经济课程,2007年至2008年任该校校长。
托马斯·施尔恩(Thomas Schirren),教授、博士,在萨尔茨堡大学古典文学系讲授语文学,在古代科学系讲授“效应历史学”,是修辞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英果·舒尔策(Ingo Schulze),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亚当和伊夫琳》(2008年版),散文集《我们想要什么》(2009年版)。自2007年起成为德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和柏林艺术学院的成员。
汉斯-格奥尔格·泽弗纳(Hans-Georg Soeffner),退休教授、博士,在康斯坦茨大学,教授普通社会学,为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研究员和理事会理事,自2007年任德国社会学学会会长。
哈拉尔德·韦尔策尔(Harald Welzer),教授、博士,埃森文化科学学院(KWI)跨学科记忆研究中心主任,在维滕—赫尔德克大学讲授社会心理学。
维尔纳·维尔肯斯(Werner Wilkens),社会学硕士,德国社会住宅发展援助协会(DESWOS)干事长,参与在亚洲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相关共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译者序:气候变化与文化变迁
《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是由德国埃森文化科学学院主持编辑出版,由德国著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科学学者担纲,从文化视角论述气候变化的论文集。法学家乌尔里希·巴蒂斯教授、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教授、哲学家迪特尔·比恩巴赫尔教授、经济学家比格尔·P.普里达特教授、政治学家迪尔克·梅斯纳教授、历史学家尼尔斯·明克马尔博士、心理学家乌多·库卡尔茨教授和气候文化学者弗朗茨·毛厄斯哈根博士等学者从各自的新近研究成果出发,阐发了气候变化与文化变迁的紧密关系:气候变化为何不可避免地必然导致文化变迁;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当今和世代公平、责任伦理、法律、建筑和城市规划诸问题;气候变化中的赢家和输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以及如何摆脱挥霍浪费的当今主流文化的路径……不仅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且吸收了各自学科的相关最新成果。故而本论文集对了解欧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科学学者对“气候变化”这一课题的观点和研究发展沿革提供了较全面的基本材料。德国《心理学今天》(2011年4月1日)评价本书“是一本很有教益的汇编,集聚了有关气候变化的众多观点——这对于在科学上没有先入之见的读者拓展思路来说,极有裨益”。鉴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其本身的特点,论文作者均持有下述观点: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和文化学科作为学科要积极地投入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去。
德国埃森文化科学学院是德国研究气候文化的重镇,该院院长克劳斯·勒格维教授是德国气候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创始人。在这里也要提一下该学院的所在地埃森。埃森是德国传统煤钢工业基地鲁尔地区的最大工业中心,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公司的发祥地,曾经是德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在鲁尔地区开展了一个名为“埃姆舍园区”的规模宏大的综合治理工程。联系到这以后在欧洲出现的一系列地区整治工程,如波兰卡托维兹周围褐煤区复兴工程、意大利威尼托地区整治工程等,不能不说鲁尔地区的埃姆舍园区是地区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先驱。应当说,这部论文集形成在埃森的一家研究机构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的急剧增加:最初自然产生的温室效应为一个外加的(人为的)温室效应所加强。后者的成因即是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还有氟氯烃、甲烷、臭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气候风暴:气候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终极关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