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智慧: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智能与智慧
——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
宋冰 编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序言 智能与智慧: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
中西学交融语境下的哲思
技术的无限进步也许是一场不可信任的赌博a
人性、时间意识与人工智能新境a
回到“轴心时代”思考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吾与也
从马克思主义和儒家的视角看人工智能
人类意识与机器意识的演化
浅识、误解与想象力
人工智能带给儒释道的挑战与机会
人工智能会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美德吗
机器智能的兴起与人之为人理想的终极
人工智能与情感、秩序:从儒家的视角出发
机器人能否循道而行
当人工智能遇见道教
解决人类生死烦恼的根本智慧
新人文与生命价值
科技哲思
人工智能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与哲学研究
成己而圣:在此岸建构理念世界
构建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社会
编后记 和谐与慈悲:前沿科技时代的基础价值观
致谢
序言
智能与智慧: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
宋冰
前沿科技时代基础价值观的错位或缺失
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大数据与量子计算为核心的前沿科技时代呼啸而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的广泛场景已经开始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甚至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全球呼吁建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伦理规范的声音此起彼伏,从2015年至今,全球共有超过50份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伦理原则与价值声明。其中有如公正、尊严、自由和人性的抽象原则,也有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保护隐私、反偏见等原则,以及诸如可解释性、安全性与鲁棒性等以技术性考量为重的原则。由欧盟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起草的《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伦理指导》指出,指导这些原则的基础价值观是“尊重人权、民主与法治”,且推进个人基本权利的方式方法。
[1]
中国、美国和新加坡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等各类官方文件所触及的基础价值观包括以人为中心、打造国际竞争优势,保持在研发和规则制定上的战略优势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理念。
前沿科技之所以具有颠覆性,在于它技术迭代快、发展进路不确定且呈非线性轨迹,同时各项技术的结合往往产生叠加效应,常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通过广泛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全面渗透我们的个人、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有着令我们始料未及的深刻影响。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科技的发展会威胁人类的存续。然而,目前社会上提出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多半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和伦理原则,这些足以应对如此具有颠覆性、迭代迅速、发展前途扑朔迷离的前沿科技吗?此外,近年来提出的伦理与治理原则大都源于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是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围绕个人内在价值、个人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等哲学假定而提出的。虽然在全球化时代,这些价值观或者表征类似价值认同的符号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包括中国)已被广泛采用,但这些原则和理念真的可以成为建构人类和其他存在的共同前途的基础价值观吗?
《人类简史》作者、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曾指出,我们不仅仅在经历技术上的危机,我们也在经历哲学的危机。现代世界是建立在17—18世纪的关于人类能动性和个人自由意志等理念上的,但这些概念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闻此评述,笔者心有戚戚焉,认为在讨论符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的伦理原则之时,应该反思我们习以为常或奉为圭臬的哲学理念和框架。如果用“道”与“术”的框架来看的话,当下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讨论更多关注于“术”的层面。本书希望在“道”的层面上引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思考。
人工智能与中西哲学
在西方学术界,人工智能与哲学的结缘始于图灵于1950年在哲学杂志《心智》上发表的《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该文可以被看作人工智能的宣言书,提出了后来众所周知的图灵测试。这个测试的方法和结论引起了西方学术界至今尚未有定论的“何为智能”的讨论。如果说人类对机器能力和智能的分析与预测是人工智能哲学思考的发端,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拷问追溯到19世纪中叶洛芙莱斯伯爵夫人对智能机器的畅想。她预测机器可以创造有复杂性的乐章,可以表征大自然,并开启科学史的光荣时代。
[3]
此后,有关人工智能哲学的讨论主要围绕核心概念即何为智能而展开。人有可能发展出机器智能吗?没有意向性的能力是智能吗?
如果人工智能要像人一样有思想感情、本能反应、灵感和创造力,那么发展机器意识就成为人工智能科学家努力的方向。科学家们对人的意识的产生及其与身体反应和行动间的关系知之甚少,对如何发展机器智能的认识只是在十分初级的阶段。但是不得不说,近几年对人工智能的热议以及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新发现也引发了人们对哲学领域古老的“心身”问题、何为意识、何为自由意志、意识与神经反应活动的关系的讨论。其他相关问题随之而来。“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计算系统吗?电脑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的大脑吗?计算的方法可以用到思维、感情、情绪和动机上去吗?人的常识和日常生活可以还原成计算模型吗?有可能发展机器意识吗?它和人的意识一样吗?人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机器,即使是智能机器可以被认为是生命吗?生命的定义是什么?硅基体没有新陈代谢,是否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生命?没有生命是否就无法发展意识?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哲学作为学术门类一开始就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计算机工程、计算机软件的科学家、数学家,认知科学家、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等相互启发,在对智能的理解、对人脑规律的揭示、建模等问题上相互推进认识。比如说神经病理学家兼精神分析学家沃伦·麦卡洛和数学家沃尔特·皮茨的文章《神经活动中固有思维的逻辑微运算》就启发了联结主义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冯·诺依曼于是开始对思想建模。
[4]
英国科学家戴维·马尔从脑科学得到启发,将脑科学的发现与分析用于他的视觉和运动控制的建模中。脑科学对人工智能研究启发的最新例子是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受到脑科学在动物记忆重现上的研究成果启发而研发了深度Q网络。该企业呼吁并推动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融合。刘晓力就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在人类意识与机器意识的演化、研究进路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总之,人工智能科学、工程学、计算心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智能与智慧:人工智能遇见中国哲学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