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王玲编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61-5475-5
Ⅰ.①云… Ⅱ.①王… Ⅲ.①彝族-农村-社会变迁-研究-云南省 Ⅳ.①K281.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14384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关桐
责任校对 王佳玉
责任印制 张雪娇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5年1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3.625
插页 2
字数 355千字
纸书定价 45.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大糯黑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撤尼村寨,也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寨”。自古以来,石头就与大糯米村的彝族撤尼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石头不仅托起了他们的梦想,而且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坚如磐石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独特的石文化是贯穿大糯黑村彝族撒尼社会文化传统的恒定特征,融入撒尼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之中。但是,伴随着其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彝族撒尼人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均在发展变化。通过对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査与思考,研究村落生态环境和撒尼人的饮食、服饰、建筑、传统农业与新兴产业这些物质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撒尼人的婚姻、家庭与亲属、生育健康、丧葬、节日、语言文字、交往、社会组织结构、习惯法与(村规民约)这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探讨撒尼人的宗教信仰、教育、文学艺术、闲暇生活、价值观念这些精神文化的变迁和趋势,有助于反映和聚焦多达2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迀,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保护和建设,为构建社公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常试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提供有益参考。
王玲,女,彝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艺术学博士后,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大学教授、硕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理事、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从事民族文化与艺术研究,曾主持科研顶目17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已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编著4部,参编著作7部;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权威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刊近20篇: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成果总计310余万字。成果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统音乐2011年年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云南文库·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包括云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民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并获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杰出奖等教学奖4项。
2004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旅游开发前景下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石林糯黑村为例”(代码04Y493G)成果
云南大学“211工程”“十五”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及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基地”彝族(撒尼支系)子项目成果
云南省第十三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编号2010CI024)成果
本书受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本书受到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
本书受到香港文化投资基金、深圳“非遗”投资联盟、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赞助出版经费,谨此致谢!
引言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大糯黑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彝族撒尼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全村236户人家几乎全是彝族撒尼人。该村位于石林县东部的边远地区,距石林风景名胜区25公里,距石林县城30公里,现有省道昆泸公路和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公路途经该村。大糯黑村的平均海拔为1985米,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地带,这里山峰石岭,重峦叠嶂,层林尽染,溶沟、峰丛发育,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显著。这种地貌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碳酸盐和石灰岩覆盖,经雨水暗流的长期溶蚀、冲刷,以及崩落,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
大糯黑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石头成林,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城”、“石头寨”,石头是该村最为突出的特征。村子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明亮如镜的圆形大水塘,倒映着水塘周边别致的石板房和远处高耸入云的石山。村中一栋栋石板垒砌而成的房屋,顺着山势一排排展开,显得错落有致,别具特色。村子周围到处可见洼地、漏斗、地下河、溶洞,与石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石山上的溶洞很多,几乎山山有洞,洞中还有洞。许多溶洞都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有些杂居在茫茫石丛中,观者需进入洞内才能领略那些光怪陆离、玲珑剔透的奇景;有些还有挂满天棚和岩壁的形形色色的钟乳石,观者只要站在洞口便可欣赏之。那些巧夺天工的钟乳石造型奇巧,形态各异,蔚为壮观。
自古以来,石头就与大糯黑村的彝族撒尼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石头不仅托起了彝族撒尼人的梦想,而且与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坚如磐石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独特的石文化是贯穿大糯黑村彝族撒尼社会文化传统的恒定特征。
石头是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民居建筑的核心。撒尼语所说的“鲁查底玛”,汉语意为石栏,是指用石头砌墙而围成的一块场地,一般建于村子中心,它是彝族撒尼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承场所之一。过去,村子里的撒尼“聪窝”(即头人)就在石栏内召集众人议事,石栏成了撒尼村寨的政治活动中心。平时撒尼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