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
译序

由来
认知行为治疗(CBT)
认知:想法和观念
认知产生情感
认知影响行为
行为间接影响情绪:以认知为中介
改变行为可以改变情绪
认知的由来
生物学方面的倾向?
我们从社会得到的信息
CBT不只是“积极的思考”
恰当的与不恰当的情绪
ABC模型
引入D:辩驳(dispute)
小结
不合理的信条
专横的“应该”
“恐怖化”(灾难化的想法)
监测你的思维
错误的想法
心理滤除(mental filter)
草率得出负面结论(jumping to negative conclusions)
责备
贴标签(labelling)
总觉得大祸临头(predicting catastrophe)
译序
如何读这本厚书?
原书名直译为“改变思维--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去克服压力、消极情绪和自我挫败行为,这是积极而实用的途径”(Change Your Thinking - Positive and practical ways to overcome stress, negative emotions and selfdefeating behaviour using CBT)。
原著出版之后,每年都要重印好几次。
这是一本厚书,一本扎扎实实的厚书,而不是那种每页没有多少字的厚书。作者殚精竭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力求把认知行为疗法解释清楚,唯恐不能真正帮助那些需要这本书的人。她举了很多实例(用楷体字印刷的部分),便于读者理解某些具体的操作过程。读者也可以按图索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按照本书的讲解找出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她还从别处摘录了很多语句,其中不乏含有真知灼见的妙语,例如:“我哭泣,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第289页)。
因为这是一本厚书,我们也就不可能短时间看完。译者的意见是:这本书可以粗看,但也要细看:对于那些与自己面临的问题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阅读的目光可以一扫而过;而对于那些与自己面临的问题有关的内容,不但要精读细读,还要拿出笔来做相应的功课。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知道书中多次出现的几个缩写和几个概念,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容易。
几个缩写--
CBT: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即“认知行为治疗(疗法)”--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缩写了。
LFT: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即“挫折耐受力低下”,或称“不能耐受挫折”。
GAD: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即“广泛焦虑障碍”。
几个概念--
认知(cognition):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认知加上情感(情绪)、意志,构成人们心理活动的三大部分。
想法(thoughts)和观念(beliefs,有时为了表示其顽固,也译为“信条”):想法是短暂的,常常是我们意识得到的;而观念是稳定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假定--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世界的假定。我们的观念影响到我们思考、感受和行为的方式。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这两个词常可通用,在某些场合也有所区别:情绪往往是指那些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应,例如愤怒、恐惧、狂喜等;而情感是指那些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应,如自尊心、责任感、热情、爱等。
应激(stress):原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外力所出现的超负荷过程。Selye(1956)将这个词引入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需求所固有的防卫反应。Lazarus(1976)则认为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强调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评估在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把“应激”近似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刺激”和“压力”。
强化(reinforcement):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一件事物提高了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
用目的来引导的思维(goaldirected thinking,或译为“以目的为导向的思维”、“有目标导向的思维”):是驳斥不合理认知的一种方法。就是关注我们那些带有自我挫败性质的认知,明白哪些认知妨碍了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以目的为导向的思维中,我们提醒自己不断关注我们的目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问自己:我这样想可以让我心情好起来或者达到目的吗?
舒适区(comfort zone):意为当事人感到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些习惯了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抑郁旋绕(depression spiral):指的是如果抑郁症得不到控制,症状往往会旋绕式发展,变得更严重。
书中经常用到的各种“陈述”(statements),例如“辩驳性陈述”、“应对性陈述”,其实就是一些简明扼要的语句,反映了内心的认知过程。
对本书的翻译有任何建议,可发邮件到hadrian_huang@163.com交流。
译者
2007,上海

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样去想。见《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所说的话。--译注
--哈姆雷特
你是否曾经对某个问题左思右想,搞得自己焦躁不安,后来却发现事情没那么严重?也许,你隐约觉得: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只要消极的想法占了上风,情绪的发展就不再受你的控制。
或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对某个问题感到不安,然后你向朋友诉说了这个情况。朋友说的一些话,你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当你把他们说的这些话加以考虑,不禁豁然开朗。向朋友倾诉,能够让你得到重新考虑某个情况的办法。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的感受也会发生改变。
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证实这个简单的原则--我们的想法决定了我们的情绪。事情可能出差错,别人可能表现得很自私,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对此是否感到不安,以及我们苦恼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它们。有时,哪怕我们的处境没那么糟糕,只要我们以一种消极 ............

书籍插图:
书籍《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 插图1
书籍《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