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绪论
从史料说起
过去研究成果
第一章 欧战期间中国对和会的筹备
第一节 袁世凯时期的筹备和会(一)
第二节 袁世凯时期的筹备和会(二)
第三节 1916~1918年的筹备和议
第四节 和议筹备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战停火后的和会筹备
第一节 与各国接洽
第二节 陆征祥的抉择
第三节 巴黎和会训令
第四节 中国代表团的组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和会外交
第一节 山东问题
第二节 其他问题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内争
第四节 研究系与巴黎和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拒签和约
第一节 拒签和约,5月
第二节 拒签和约,6月
第五章 拒签之后
第一节 山东问题善后
第二节 和会尾声
结论
本书要旨
过去的一些误解
内政与外交
欧战后东亚国际格局
史实与神话——民族主义与近代史研究
征引书目
索引
绪论
本书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和会外交(1914~1920)。
1914一战爆发迄今已一百年,世界各地有许多学术会议及反省纪念活动。一战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东亚权力架构,一直影响到今天。在一战残酷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争霸中,新兴的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与列宁主义(Leninism)各自提出理想主义的新外交理念,竞争建构新世界秩序的道德制高点;日本则标举大亚细亚主义(Pan-Asianism),意欲领导亚洲排除欧美霸权。中国兴起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与前四者都有密切的互动与合作竞争关系,
[1]

共同构成1920年代以来东亚外交的深层结构。研究百年来的中国外交,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突破过时政治宣传与观念的束缚,除了注意发扬民族主义的一面外,还应观照到其他国际面向,进而能提出对全球有吸引力的新的世界秩序构想。
1919年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原因之一即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及其引发的五四运动密切相关。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过去学术研究不多,却早有定论:北洋政府亲日卖国,对日借款缔约换文,自甘丧权,种下外交失败的根源;担任代表团团长的陆征祥对和会没有准备,对外懦弱,又无力整饬代表团秩序;虽有顾维钧、王正廷等外交官的优异表现,但和会仍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还训令代表签约;好在国内爆发五四运动,人民坚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促使三个亲日卖国贼辞职下台,也让代表团拒签和约,得以稍挽国权。
过去这种历史叙事结构中,民族主义及革命史观色彩太重,遮蔽了许多史实。
[2]

百年来国人的印象就是:凡主张签约的就是亲日卖国,主张拒签的就是爱国,基本上无法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进行客观学术研究。近年虽有学者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有不少成就,
[3]

但基本的诠释架构仍无多大变化;至今许多基本的史实没能弄清楚,不注意其他国家的观点及国际局势,也没注意到一些争议的国际法理依据。基本上,过去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是被当成国内政治史发展的背景看待,而不是作为外交史进行研究。
随着近年中国外交档案逐渐被广泛使用,而外国档案及研究成果取得较容易,同时革命史观也在发生变化,对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进行学术研究的条件日益成熟,主要问题在于民族主义观点仍然强势。
从史料说起
过去研究巴黎和会依据的北洋档案,主要是被学界广泛使用的《秘笈录存》。
[4]

此书系1920年代吴笈孙
[5]

将徐世昌任内总统府秘书厅归档的电报编纂而成,辑录有关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大部分重要文件,1927年书稿粗具规模却中止了,未及发刊。编辑附注称:“以外交关系,于原电中有伤及友邦感情之语及揭明某国某人似有不便者……多所删易。如发刊在若干年后,事过境迁,届时应捡原稿择选补入。”惟此书于1984年出版时并未做增补工作。《秘笈录存》保存许多当时收发电报,甚有史料价值,但是因为是编辑过的史料,经过特定目的之检选与删改,在凸显部分史实的同时,也遮蔽了许多真相,使用时要小心,最好能与原档做比对。
有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一手史料,主要是北洋外交部的档案。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有部分收藏,其中一部分已经出版。
[6]

然而,第二历史档案馆庋藏之巴黎和会相关档案,近年随该馆之北洋档案封库,无法使用,而近期数字化又处理不到这类档案,笔者只能等待日后有机会时再参阅。
[7]
收藏于台北南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的《外交档案》(1861~1928),则是目前最重要的史料来源。
[8]

其中档案号为03-37的《巴黎和会档》是与和会相关的文件,但该档主要只有代表团会议录、和会期间在巴黎收到各国外文公文部分(应是原件,有陆征祥、王正廷等人的阅后签字),其他都是杂件,缺少最重要的收发电。反倒是在03-13《驻比使馆保存档案》中有1918年10月至1919年3月外交部及陆征祥的收发电,应系和会期间外交部与代表团之收发电档,但是并不完全。
近年《外交档案》03-13《驻比使馆保存档案》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1983年3月台北“外交部”
[9]

将驻比利时使馆档案141卷共37函,转移给近史所档案馆,经该馆整编扫描后,于2007年末提供在线影像阅览。这一批新档案包括许多与巴黎和会及陆征祥相关的机密档案,其中03-13-067-069《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应是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许多收电后有阅看者(如王正廷、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组等)签字,少部分有陆征祥的批示及秘书之处理状况记录,十分珍贵。03-13-071-01《总长室和议事收发电》,是1919年1~12月北京外交部代理总长陈箓的收发电,即外交部和会收发电。这两个近年开放的珍贵档案,相当完整地呈现了巴黎和会当时的外交情境。
为何这两份重要档案不在外交部的《巴黎和会档》,而在《驻比使馆保存档案》?《陆总长在和会专电》放在比利时使馆可以理解,因为巴黎和会期间负责代表团档案管理的是魏宸组,即当时之驻比利时公使;加以陆征祥、王正廷于1919年9月10日签署完对奥和约后,代表团解散,后续事务由顾维钧负责,1920年6月后由魏宸组接手,因此 ............

书籍插图:
书籍《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 插图1
书籍《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