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读本第三卷北大授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华文化读本:全七册/余秋雨著.—北京:中华书局,2016.5
ISBN 978-7-101-11695-3
Ⅰ.①中… Ⅱ.①余…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65350号
书 名
中华文化读本(全七册)
著 者
余秋雨
责任编辑
祝安顺 王传龙 梁 皓
策划编辑
唐建福
封面设计
洪堂安
封面绘画
白 明
艺术总监
白 明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29)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7月北京第1版
2016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89mm×1194mm 1/32
印张/81 字数2100千字 图片200余幅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1695-3
定 价
398.00元
《中华文化读本·北大授课》题记
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当代青年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当代生命和未来生命,却常常被我们的研究者疏忽了。
社会上有一种惯常的看法: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决定着他们的生命高度。其实,事情还应该反过来: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强度。文化能滋养生命,生命也能滋养文化,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命。
测试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常常会用问卷调查的办法,比较浮浅和笨拙。我想,最好用几堂实实在在的课程来完成。
正好,北京大学邀我为该校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讲授“中华文化史”,而且每堂课都有电视转播。于是,这个立足今天、回视传统的系统工程,也就成立了。
这本书,就是这门课程的现场记录。
大家从书中可以看出,时至今日,教师若想在课堂上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已经显得十分可笑,因为聪明的学生随手就能在电脑中快速查得更完整、更齐备、更正确的相关资料。我课堂上的那些北大学生,由于从教学计划中知道下一堂课的基本内容,在上课前只用了很少时间在电脑上略作准备,再结合自己平日的记忆,便已经可以完成漂亮的讲述。这一来,我这个教师的方位,也就必须从常识层面上撤离,上升到文化哲学和当代感悟的高度。
我非常喜欢当代青年学生在课堂上对千年前的文化进行追踪、猜测、争论的那种劲头。我告诉他们,文化先祖们如果有灵有知,也会在九天之上倾听这些年轻的声音。尤其那次我要求北大学生为唐代诗人排列“当代喜爱”的名次,我想,那些敏感的唐代诗人一定切切关心。因为他们本来就喜欢揣想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太想知道自己在后代故土上还能保持多少能量。
大地的筛选,时间的筛选,人格的筛选,审美的筛选,全都凝结于当代学生的投票。应该明白,层层筛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
因此,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也加入自己的参与,不断地皱眉凝虑、拍案惊悟、开颜而笑。错了也不要紧,其实文化的互动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在并不整齐划一的自由步履中,文化前行了。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本书出版后受到了出于意料的欢迎。一份课堂记录居然一版、再版、三版,几家出版社竞相出版,而且不仅大陆版畅销,台湾版也同样畅销,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在畅销中,很多读者反映,他们特别喜欢每堂课后学生们对我的“闪问”,以及我的“闪答”。由于这些“闪问”、“闪答”与当日课程的内容基本无关,只涉及当下的一些文化话题,我在整理时就干脆把它们从每堂课后“拆卸”下来,归并在一起,置之全书之前。读者们拿到这本书,首先不进入课程,而是一步踏入一个口舌灵动的热闹天地,也许会略感不适,我却很高兴。须知,高雅的文化与青春的生命撞击,总会迸溅出纷乱的火花、无序的惊叫,这才是生机所在。
目录
《中华文化读本·北大授课》题记
参与课程的北京大学学生(部分)
第一部分 闪问
北京大学的闪问
台湾大学的闪问
第二部分 课程
第一课 童年的歌声
第二课 文明的咒语
第三课 那里没有路标
第四课 文明的胎记
第五课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
第六课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
第七课 世界性的老子
第八课 让我解释几句
第九课 寻找真实的孔子
第十课 一路冷遇成就的伟大
第十一课 黄昏晚风萧瑟
第十二课 君子的修身与治国
第十三课 关于下一项记忆的争论
第十四课 一个让我们惭愧的名字
第十五课 中国会不会因他而走另一条路
第十六课 诸子百家中文学品质最高的人
第十七课 一个难解的世界奇迹
第十八课 长江推举他出场
第十九课 生活在别处
第二十课 何为诗人
第二十一课 二十四史的起点
第二十二课 汉武帝的大地遇到了司马迁的目光
第二十三课 《史记》的叙事魅力
第二十四课 失落了的文笔
第二十五课 混乱和美丽同在
第二十六课 如果换了文学眼光,三国地图就完全改变了
第二十七课 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二十八课 一座默默无声的高峰
第二十九课 光耀千古的三百二十四个字
第三十课 第一个知名画家
第三十一课 因谦恭而参与伟大
第三十二课 凉州风范
第三十三课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接纳佛教
第三十四课 文明的制高点
第三十五课 盛唐是一种心态
第三十六课 诗人排序
第三十七课 顶峰对弈
第三十八课 没有人救他们
第三十九课 多记一个名字
第四十课 夕阳下的诗意
第四十一课 精雅大汇集
第四十二课 一群疲惫的文学大师
第四十三课 九十年的尘埃
第四十四课 文化专制下的沉闷
第四十五课 五百年斯文所寄
第四十六课 远方的目光
第四十七课 太不容易了
第四十八课 结课闭门
告别
参与课程的北京大学学生(部分)
王安安
出生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系约定俗成之电影诞生日)。幼年起学习乐器及声乐,后转而从事文字工作,有《后校园时代》、《昙花之内,时间之外》两本个人文集。二〇〇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目前是一名职业编剧,并在一娱乐传媒集团担任电影剧本开发工作。
王牧笛
出生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华文化读本第三卷北大授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