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自序
第一章 质疑弗洛伊德
一、 弗洛伊德其人
二、 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概述
三、 质疑弗洛伊德
四、 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响应概述
五、 质疑奥尔波特
第二章 内在思维力与外界扰动力
一、 内在思维力综述
二、 思维惯性力
三、 思维阻尼力
四、 思维复原力
五、 内在思维力的特点
六、 思维的外界扰动力
第三章 响应
一、 实验室中的启发
二、 人格与系统响应
三、 响应的特点
四、 关于响应的几点感想
第四章 内力的较量
一、 重复与强化
二、 抑郁、痛苦是内力冲突的结果
三、 杀人犯的内力状态剖析
四、 未成年人犯罪的思维动力学概述
五、 婚姻的动力学分析
六、 梦的动力学分析
第五章 人格的形成与稳定
一、 人格的早期二进制教育
二、 教育与人格的形成
三、 教育与未来
四、 逆反心理是人格独立的开始
五、 质疑华生、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六、 质疑凯利的值域系心理学理论
第六章 实例
实例一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实例二 她杀死生母
实例三 挑起竞争欲
实例四 伍德赶牛送书
实例五 实话实说
实例六 走出死亡谷
实例七 马加爵案例分析
实例八 W君的阴谋
实例九 孤星血泪
实例十 他没有射门
实例十一 一部老电影的启示
实例十二 咖啡与思维动力学
实例十三 只差一拍
实例十四 贞节牌坊的启迪
实例十五 一个房屋租赁过程中三方的心态历程
实例十六 李奇的故事
实例十七 蜘蛛的启发
实例十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实例十九 史泰龙
实例二十 真正的施主
实例二十一 一次难忘的偷拍
实例二十二 错在瞬间
实例二十三 爱自己事业的父亲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心理分析与应用
一、 “风标”原理与精神病症状
二、 精神症症状并不是精神症产生的原因
三、 精神症治疗的动力学分析
四、 自慰是思维风标作用的一种表现
五、 网瘾成因的思维动力学分析
第八章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 / 戚心源著.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科学人文系列)
ISBN 978-7-313-09493-3
Ⅰ. ①一…Ⅱ. ①戚…Ⅲ. ①人格心理学通俗读物Ⅳ. ①B848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30383号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类思维进行了解读,认为人类思维是由三个内力和一个外力共同作用的,创造性地提出了“思维惯性力”、“思维阻尼力”、“思维复原力”、“思维的外界扰动力”等概念,建立了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即: 思维惯性力+思维阻尼力+思维复原力=外界扰动力。对于这一模型,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论证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幸福、婚姻为什么会破裂、教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同时也向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主流学派及代表理论提出了质疑。作为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究多年的教授,作者借他山之石独辟蹊径,提出的这一数学模型对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序
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序 戚心源教授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多年,在该领域颇有建树。虽然现已退休,但他还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近年又开始悉心钻研心理学,并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开创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先河。
人类的思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课题之一。自古以来,无数专家学者在这一命题上曾有过许多论述。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少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也都曾作过研究。如: 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逻辑学、精神医学、神经病学、语言学、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多与此相关。但是由于思维的特殊性,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规律性的观点,最多也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阐述其部分的特点和过程而已。
戚教授应用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创造性地研究人类思维,希望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最复杂问题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书中既介绍了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还结合思维的特点进行论述。此外,还应用许多实际的范例加以分析和解读,读后有很大启发,并可供大家对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进行参考。
由于思维的复杂性,这本著作中的一些观点和理解不可能都完全解释清楚,某些观点和理解也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是一种探索的方式,必然可以引导更多的学者去研究和思考。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曾被誉为20世纪的最重大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交流补充,曾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如果能用数学模型对研究人类思维有所收获的话,也许可能会对世界科技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这本著作提出的一些观点是开创性的,值得我们欢迎。希望今后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严和駸
严和駸教授: 著名医学心理学家。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上海心理康复协会名誉会长、《上海精神医学》主编;1992年获世界心理康复协会授予的“亚历山大·格兰尼克”大奖。
自序
笔者年逾古稀,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人生大半旅程。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本霍尔所著的《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由于弗洛伊德的独特天赋能力,他注定要在20年后发现动力学规律不仅适合于人的躯体,同样也适用于他的人格。发现这点后,他就立即着手创建动力心理学(dynamic psychology),研究人格中能量的转换和改变。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最大功绩,是现代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霍尔文中的“动力心理学”五个字令从事动力学研究数十年的笔者久久不能平静,便认真地拜读了霍尔的这部名著。读后写下了感想: 笔者以为,思维是一种运动,一种不规则运动,运动取决于力——是力,而不是能量;思维是在外力作用下的各种思维内力联合作用的一种结果。既然思维是一种运动,那么就一定存在一种可以描述它的数学模型。对于任何一个看似复杂的现象,若能建立起数学模型,便可以对这种复杂的现象予以诠释,这在工程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便着手探索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并写下了笔者有关思维的第一篇文章《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及系统响应》,后来将此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