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三家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篇类别>前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难经三家注/王玉兴主编.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0
(灵兰书院·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
ISBN 978-7-5132-1604-3
I.①难… Ⅱ.①王… Ⅲ.①《难经》一注释IV.①R22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6491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 1/32 印张7.125 字数196千字
2013年10月第1版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32-1604-3
定价 1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内容提要
本书选取《难经》研究史上最具代表性、影响较大、特色突出的三个《难经》注本,即元·滑寿的《难经本义》、清·徐大椿的《难经经释》、清·叶霖的《难经正义》,以原文为纲,三家注释为目编辑而成。滑氏博采元代以前20余家研究《难经》之精要,以发明《难经》之本义。滑注以“说理条达,词旨雅训,注释晓畅”为特点。徐氏将《难经》视为传《内经》之学的著作,认为采取以《内经》解释《难经》的“以经解经”之法才能洞识《难经》奥义。徐注以“发挥经旨,阐发真义,说理条畅”为特点。叶氏生活于考据盛行的晚清,所以叶注能够“谨考经文,寻其意旨,旁采群籍,资为佐证”,发前人所未发,明前人所未明。因叶注“辩论清切,考证详审,分析全面,说理清澈”而被后人视为不可多得的《难》注善本。
读者持此一编可尽览三家著名注释,于比较中深刻领略《难经》真谛,无疑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培育临床思维大有禆益。本书既可作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助学习之用,也可供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点校说明
本编中的滑寿注本《难经本义》是以《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为底本,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八十一难经集解》为参校本;徐大椿注本《难经经释》是以《徐氏医书六种》本为底本,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王自强校注本为参校本;叶霖注本《难经正义》是以《珍本医书集成》本为底本,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吴考槃点校本为参校本点校而成。
对于底本原则上不删节、不改动,将原来竖排改为现代横排版式,加现代标点。繁体字一律改为规范简化字;异体字改为通行规范字,但对于个别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字则予以保留,如“谿”不改为“溪”,“窌”不改为“髎”等;避讳字、穴位别名原则上不改动;古代通用字原则上不改动,如“输”、“腧”、“俞”混用现象不作改动,以保存底本原貌。对书中医理一般不作注释。凡书名、人名、地名,一般不作注释。
目录
内容提要
点校说明
卷 上
一难
二难
三难
四难
五难
六难
七难
八难
九难
十难
十一难
十二难
十三难
十四难
十五难
十六难
十七难
十八难
十九难
二十难
二十一难
二十二难
二十三难
二十四难
二十五难
二十六难
二十七难
二十八难
二十九难
三十难
卷 下
三十一难
三十二难
三十三难
三十四难
三十五难
三十六难
三十七难
三十八难
三十九难
四十难
四十一难
四十二难
四十三难
四十四难
四十五难
四十六难
四十七难
四十八难
四十九难
五十难
五十一难
五十二难
五十三难
五十四难
五十五难
五十六难
五十七难
五十八难
五十九难
六十难
六十一难
六十二难
六十三难
六十四难
六十五难
六十六难
六十七难
六十八难
六十九难
七十难
七十一难
七十二难
七十三难
七十四难
七十五难
七十六难
七十七难
七十八难
七十九难
八十难
八十一难
卷 上
一难
一难曰:十二经脉皆有动脉
〔1〕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2〕
?
〔1〕【徐大椿】十二经,手足三阴三阳也。动脉,脉之动现于外,如手太阴天府、云门之类,按之其动亦应手是也。
〔2〕【滑寿】十二经,谓手足三阴三阳,合为十二经也。手经则太阴肺,阳明大肠,少阴心,太阳小肠,厥阴心包,少阳三焦也;足经则太阴脾,阳明胃,少阴肾,太阳膀胱,厥阴肝,少阳胆也。皆有动脉者,如手太阴脉动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阳明脉动合谷、阳豀,手少阴脉动极泉,手太阳脉动天窗,手厥阴脉动劳宫,手少阳脉动禾窌,足太阴脉动箕门、冲门,足阳明脉动冲阳、大迎、人迎、气冲,足少阴脉动太溪、阴谷,足太阳脉动委中,足厥阴脉动太冲、五里、阴廉,足少阳脉动下关、听会之类也。谓之经者,以荣卫之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谓之脉者,以血气之分,袤行体者而言也。故经,径也。脉者,陌也。越人之意,盖谓凡此十二经,经皆有动脉,如上文所云者,今置不取,乃独取寸口,以决脏腑死生吉凶,何耶?
【徐大椿】寸口,即太渊、经渠穴之分,兼两手上中下三部脉也。按:首发一难,即与《灵》《素》两经不合。《素问·三部九候论》明以头面诸动脉为上三部,以两手之动脉为中三部,以股足之动脉为下三部,而结喉旁之人迎脉,往往与寸口并重,两《经》言之不一,独取寸口者,越人之学也。自是而后,诊法精而不备矣。又按:十二经之动脉,《明堂针灸经》、《甲乙经》诸书,指称动脉者二十余穴,然与寸口之动微别。惟《灵枢·动输篇》帝问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何以独动不休,下文岐伯之意,盖指太阴之经渠、少阴之太溪、阳明之人迎言,则可称动脉者,惟此三穴,故亦用以诊候,其余不过因其微动以验穴之真伪,俱不得称动脉也。
【叶霖】首发一难,问手足十二经皆有动脉,何以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以起下文之义。按:五脏六腑之气,昼夜循环,始于肺而终于肺,是肺为一身之主气,而寸口乃肺之动脉,在太渊、经渠之分,为脉之大会,故越人独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难经三家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