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导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章 概论(1)
第2章 概论(2)
第3章 概论(3)
第4章 概论(4)
第5章 概论(5)
第6章 概论(6)
第7章 概论(7)
第8章 概论(8)
第9章 概论(9)
第10章 概论(10)
第11章 概论(11)
第12章 概论(12)
第13章 概论(13)
第14章 概论(14)
第15章 概论(15)
第16章 概论(16)
第17章 认识及应用(1)
第18章 认识及应用(2)
第19章 认识及应用(3)
第20章 认识及应用(4)
第21章 认识及应用(5)
第22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1)
第23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2)
第24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3)
第25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4)
第26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5)
第27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6)
第28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7)
第29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8)
第30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9)
第31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10)
第32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11)
第33章 原著选读(上焦篇)(12)
第34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1)
第35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2)
第36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3)
第37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4)
第38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5)
第39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6)
第40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7)
第41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8)
第42章 原著选读(中焦篇)(9)
第43章 原著选读(下焦篇)(1)
第44章 原著选读(下焦篇)(2)
第45章 原著选读(下焦篇)(3)
第46章 原著选读(下焦篇)(4)
第47章 原著选读(下焦篇)(5)
第48章 原著选读(下焦篇)(6)
第1章 概论(1)
!#
第一节 作者及著作简况
《温病条辨》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其主要内容是指导对外感热病,特别是温病的诊断治疗。全书以三焦辨证为纲,来说明温病的发生、发展、病理演变、辨证和立法处方用药。该书的内容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有许多内容用于其他的临床各科疾病,所以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以下简要介绍该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并提出在学习本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作者简介
《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名瑭,字佩珩,号鞠通。大多数人认为其生于1758年,殁于1836年,亦有人认为其生于1752年,还有人认为其殁于1820年。为江苏淮阴(今淮安市)人。吴氏父名守让,郡庠生,以教授学生为业,故吴氏少习儒学,欲取功名。但在19岁时,其父患病年余,终于不治而逝,因此其颇觉愧恨,认为父病而不知医,无颜立于天地间。于是“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广购医书,发愤学医。至23岁时,其侄儿患温病,初起喉痹,但遍延诸时医竟无懂得该病治法者,最后全身发黄而死。吴氏因初学医,对该病的治疗也未得要领,所以对这些医生的治疗还不能妄加评论,痛感进一步钻研医学的必要。在26岁时,“游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因而有机会广泛阅读官府、民间所藏的各种医书,学识大进,渐渐就开始为人治病,经常获得奇效。吴氏在钻研医学著作,学习前人理论和证治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经验,不断揣摩,终于在医学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吴氏36岁时,京师发生温疫[注]大流行,而经其救治,救活了许多人。吴氏深深感到当时的医生治疗温病缺少正确的理论和治法,经常是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混治温病,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所以,就广泛采辑《内经》以下历代名医的有关外感热病的论述,去
注:古籍中称瘟疫为温疫,为尊重古籍原著,仍用温疫一词(下同)。
其驳杂不清不确之处,汲取其精华,并附以本人的见解和经验,于1798年著成《温病条辨》。全书共六卷,卷首一卷,于1813年刊行。由于这是一本非常切合临床实际,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学专著,所以在问世以后,深受当时及后世医家重视。朱武曹称誉道:“昔人谓仲景为轩岐之功臣,鞠通亦仲景之功臣也”;释清华于《珍藏医书类目》中称该书为“治温之津梁”。吴氏又鉴于当时医生在医理、病理、证治、用药等方面流弊甚多,认为“医人之病,层出不穷,将何以恤灾救患、捍卫生民哉!”故决意修规矩以成器,而作《医医病书》,成书于1831年。在其去世后,由金月筌据其手稿编成《吴鞠通医案》一书,辑录了吴氏1794~1833年间的医案。但因版本不同,故有四卷本及五卷本之异,后书收入医案较多。这本医案不仅为《温病条辨》理论的具体运用提供了实例,而且还补充了许多在《温病条辨》中没有的温病辨证论治方法,因而与《温病条辨》可以相得益彰。
第2章 概论(2)
!#
二、治学思想
吴氏在立志学医后,即在医学道路上开始了艰苦的探索,终于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深入研究吴氏的治学思想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吴氏的学术,而且对启发后人如何学习也甚有裨益。
(一)有坚定的学医信念
吴氏本来也是要按当时一般读书人的目标走功名道路的,但由于在19岁时遭丧父之痛,过了4年又遇其侄患病而亡,连续发生的亲人得不到正确治疗而丧生的悲伤,使吴氏下定了要学医的决心。正如他在《温病条辨·自序》中所说:“瑭十九岁时,父病年余,至于不起,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越四载,犹子巧官病温。初起喉痹,外科吹以冰硼散,喉遂闭,又遍延诸时医治之,大抵不越双解散、人参败毒散之外,其于温病治法,茫乎未之闻也。后至发黄而死。瑭以初学,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其要领。”其后,吴氏在游学京师时又逢温疫流行,吴氏在朋友的鼓励下,为广大患者施治,救活了许多患者,更感到医学之重要,更坚定了投身于医学的决心。所以吴氏在医学上取得的成就,与他对医学的热爱,具备了治病救人的思想,抱有坚定的学医决心是分不开的。
(二)善于继承广采众长
吴氏在治学上善于继承前人的学术经验,上自《内经》,下至叶天士等,无不悉心研究。这方面在下面的“学术源渊”中还要作较详细地讨论。这里先简单介绍吴氏对前人经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吴氏在《温病条辨·自序》中提到撰 ............

书籍插图:
书籍《温病条辨导读》 - 插图1
书籍《温病条辨导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温病条辨导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