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京)新登字025号
《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经验方书,在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但其自于公元五世纪问世,至北宋末叶亡佚,仅传世六百余年。其学术思想,长期埋没;其临证实用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此次重新辑校注释,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工作者阅读参考。
小 品 方
南北朝 陈延之撰
高文铸 辑校注释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邮编 100027 电话 4169633 电挂 3406
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 所发行涿州市印刷厂印刷
787×1092毫米 32开本 11.875印张 300千字
1995年6月第1版 1995年6月第1次印刷
印数1—5000册
ISBN 7-80089-422-3/R·423 定价:13.00元
序例
《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经验方书,在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由于该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曾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与仲景《伤寒杂病论》相互媲美。该书自公元五世纪问世,至北宋末叶亡佚,流传于世六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和民众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尤其在隋唐时期,《伤寒杂病论》流传不广,《小品方》成为当时医家圭臬,被唐朝政府规定为学医的必读之书。该书传到日本,对日本医学也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颁行大宝律令,亦将《小品方》列为医学生学习的五种医书之一。因此,前贤曾多为其淹没而痛惜。自宋迄今,其成书年代,史籍无明确记载;其学术思想,长期埋没;其临证实用价值,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有逐渐消沉的迹象。所以对该书的搜辑整理,是确有必要的。
早在80年代初,笔者曾辑过一个本子。当时我正在津门从师郭霭春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先是协助业师编写《中国分省医籍考》,对于这项工作,我兴趣盎然,跑遍全国各地藏书机构,查阅方志几千种之多,深感收益甚大,竟然不知不觉已临近毕业。受考成之限制,业师督促我尽快准备毕业论文,并为我拟了两道题目:一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用药发明研究”、一是“《小品方》辑佚与研究”。考虑到本人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方书接触较多,故选择了后者。大约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小品方》辑校初稿和二万余字的研究考证文章,用来毕业。真所谓“人有求全之毁,有不期之誉”,万万没想到在毕业论文答辨之时,由于得到耿鉴庭研究员、赵恩俭主任医师、顾小痴教授等老前辈们的热情鼓励,而导致天津电台、电视台及天津日报的宣传,随即新华社发了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报导,全国各地报刊进行转载,进而引起了出版部门的注意。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热诚有加,殷切希望出版。但由于本人学识不足,加之时间仓促,所辑之本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迄今虽已过去十余年,每念至此亦深感自惭。
《小品方》第一个辑本的问世,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赞许者、批评者兼而有之,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激励。可能受中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影响,接着日本便发现了《小品方》残卷。被日本国视为国宝的《小品方》残卷的发表,又一次引起学术界的轰动,中日两国学者都发表了残卷研究文章,当时我便产生了重辑的念头。九二年夏,日本友人寄来《小品方》残卷影本,存有序论、目录和卷一的部分内容。由于序论、目录保存完好,这对于了解该书的体制结构非常重要,若依此重辑必更能接近原书面貌,随即便着手作重辑的准备工作。但由于受到《外台秘要方》整理研究课题及其它科研任务的冲击,故此项工作时断时续,至今方告完成。
这次重辑,是完全依据残卷目录进行的,并作了适当的校勘和简要的注释。其辑佚、校勘和注释的方法,大体按以下原则进行:
所辑内容力求全面,尤其对宋以前有关古籍作了广泛调查。据各书所引《小品方》情况来看,有直引、有转引、有引录它书注明“《小品方》同”等三种,今皆辑录,文后标记出处,以备核实。凡同一条佚文见于两书以上引录时,一般以最先问世者为准;如二者文字出入较大,以内容详确者为准;如既有出入而又不能辨别孰是者,以直引《小品方》者为准。
校勘以简明为宗旨,力避繁琐考证。凡佚文中有明显差误·而影响文义方义者,进行校勘,写出校记,按序码附于每篇之后;如遇个别文字出入,而不影响文义方义者,则从略。凡药物重量有后世引录时折合改动而文异义同者,今不回改,亦不写校记,如“八两”与“半斤”、“四分”与“一两”、“六铢”与“一分”之类,概不出校。
据校各书在撰写校记时,一律用略称,全称及所用版本见于序例之后。校记中引用据校各书,于每条首见处标明卷数、次第或篇目,以下则只记书名,卷第、篇目表示同上之意。
注释同校勘一样,亦力求简明扼要,主要侧重字词及名物方面,一般不作医理上的解释。字词的注释范围大体是:难读字词、容易误解的异读字、有歧义的字词、生僻的字词、不常见的联绵词、有歧义的虚词、通假字和古今字等。名物注释则包括人名、地名、书名和事物名等。
关于文字处理,本次重辑在考虑到尽量保持古书原貌、有利读者阅读和排版印刷方便三个前提下,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原引用《小品方》佚文各书均为繁体竖排,今辑本一律改为简体横排,方位字,如“右”之类,不加改动。
凡异体字,包括俗字、或字、碑体字、有案可稽的古讹字,一律改为通行规范字。
凡两字形异而义同,古籍中通用,今字书也未统一规定何为规范字者,如“澼”与“癖”、“注”与“疰”之类,则保留原貌。
凡因形体相似,或增笔、或缺笔、或连笔而误写、误刻的文字,如“正”与“止”、“若”与“苦”、“今”与“令”、“灸”与“炙”、“且”与“旦”、“千”与“干”、“日”与“曰”、“己、已、巳”、“人、入、八”之类,分两种情况处理,即凡明显讹误而无疑义者,迳改不出校;如遇难于裁定孰是孰非者,不改原文,出校说明。
凡历朝避讳字,原则上不回改,但其中“疗”字,由于唐人讳高宗李治,而在《外台》所引《小品》佚文中大量出现,为使文例一律,则回改为“治”字,引用它书偶见者亦仿此。
在《小品方》辑本后,附刊有“《小品方》文献研究”和转载有“《小品 ............

书籍插图:
书籍《小品方》 - 插图1
书籍《小品方》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品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