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教你读医案_从医案中领会名医理法方药思路的18堂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讲 独辟蹊径变通灵
第2讲 吉光片羽足珍贵
第3讲 师古不泥出新义
第4讲 虑及全盘无偏颇
第5讲 辛温解表出新义
第6讲 巧配大黄夺天工
第7讲 补、行、温、凉皆以和
第8讲 妙用四逆系安危
第9讲 善用清法启后人
第10讲 巧施经方消杂证
第11讲 怪病治痰称圣手
第12讲 活血化瘀续新篇
第13讲 温平清补愈女疾
第14讲 常以滋阴解沉疴
第15讲 怎道肝病无虚证
第16讲 奇经为纲建奇功
第17讲 治无定法法自在
第18讲 借力百花疗百病
第1讲 独辟蹊径变通灵
——李继昌医案理法方药思路评述
李继昌(1879—1982年),字文祯,生于昆明。祖籍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辖),出身中医世家,其家族行医近400年。其远祖李中梓为明代名医。其父以医术高、医德好名重昆明,自幼接受父亲严格教导,13岁入中药店,为徒5年后独立行医。1907年又入法国医院附属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西医5年,成为云南中西医结合先驱之一。蔡锷起兵讨伐袁世凯时,率家人、徒弟积极救护革命军伤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慷慨捐款支援前线。还与中医同仁共创中医讲习班,建中国神州医学会云南分会,主办《神州医学报》。
解放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云南省及昆明市分会名誉理事长,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历任云南省一至四届政协委员。1956年,将家藏中医典籍595卷全部捐赠国家,其中最珍贵者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古版本一部计214卷和《滇南本草》手抄本,云南省卫生厅给予奖状、锦旗以嘉勉。并著《伤寒衣钵》一书。李老重医德医风,立一座右铭:“人无贫富,求无不诊”;对贫穷患者,不仅义诊,还馈赠药物。
李老临证中十分注意人体本身之正邪消长,认为“有邪必先祛邪,祛邪不可手软;邪去然后扶正,正虚特甚者,亦当扶正祛邪并用。”除注意因人制宜外,还考虑昆明风多湿盛,祛邪时尤注重祛风除湿两个方面。他最擅长妇科和儿科,认为治妇科之疾,重在行气和血以调理脏腑功能。他制成的“鸡肝散”是治疗小儿疳积虫症的良药,“英雄独一丹”则对跌打损伤、止血化瘀效果颇佳。
笔者在拜读了李老门人及其子女整理的《李继昌医案》后,发觉虽仅有131则验案,但能较系统地反映李老近80年的学术全貌,故将学习体会条陈于后。
一、辨证入微,窥堂奥剔假探真
李老临床最大特点是辨证精细入微,常能在目眩五色的假象中探得疾病的本质。如“风温误治热入心包”余案,原患风温病,因误服辛温药物,以致病情恶化,高热神迷,鼾睡,谵语,不饮不食,小便涩赤,大便三日未排,脉洪而数,舌尖红绛,苔黄厚腻而干。虽见壮热、谵语、溲涩、便秘,但因神迷、酣睡、舌绛,且无腹胀满拒按,故其未惑为阳明腑证,断为风温误服辛温,致邪热内陷心包、夹痰蒙蔽清窍之变证。遂予清解豁痰法,以开神明之窍机,投黄连解毒汤去黄柏,合菖蒲、郁金、远志、天竺黄、川贝母、猪牙皂、竹沥、安宫牛黄丸等。热退神清后,转改增液润肠法,使蕴积心包的余焰从二便廓清。此案若误用承气,必致邪陷下焦,若早用增液清营,亦将使痰浊和风邪互恋难解。
又如“月经不调、带下”的邹女,24岁。1970年因在水中劳动,接触污水后,患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基本痊愈,但白带逐日增多,腥臭而浓,且常混有血丝,侵蚀外阴部刺痛,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双侧附件炎”。李老未囿于西医诊断径辨为热证,而是根据患者月经愆期、色淡不多、小腹冷痛、便溏、足跟痛、苔薄白润、脉关尺细小和水中劳作史,以及3年来用抗菌消炎西药及清热渗湿止带中药未见好转,而断为脾肾久亏,带脉虚寒。予附片(开水先煎透)、黄芪各30克,海螵蛸24克,当归、白术、山药各15克,炮姜9克,吴茱萸、莲须、炙甘草各6克,上桂心(研末调服)3克,3剂。
二诊:小腹转温,胀满渐消,足跟痛减,白带减少,质变稀薄,已无臭味,脉两尺细弱,苔仍白润。前方减去当归、莲须,附片增至60克,山药增至24克,加芡实、煅牡蛎各24克,枸杞子15克,煎法同前,服5剂。
三诊:腰腹及足跟痛渐止,白带已不多,月经来潮仅推后10天,后延之时间已大为缩短,脉细弱而缓,苔薄白润,痛苦之状若失,以四逆桂枝汤加味温其脾肾,调其营卫以巩固。前方去吴茱萸、山药、煅牡蛎、海螵蛸,加炒薏苡仁30克,炒杭白芍12克,大枣(掰)5个。
再如15岁的朱女“崩漏”,月经缠绵17日不净,渐成漏下之症。曾在某医院予逍遥、四君、归脾叠治罔效,该院遂邀李老会诊。见患者除经血淋漓漏下之外,细询知其伴有头昏,口干思饮,气短无力等症。李老遂根据上述症状,结合脉虚中带数,诊为气虚不摄,兼血热妄行,予补气摄冲、凉血止血,双管齐下。山药、芡实、党参、黄芪、茯神各15克,牡丹皮9克,侧柏炭、炒荆芥各6克, 莲蓬(烧,存性)3个。上方仅服完1剂,漏下即减少2/3,白苔退,脉息缓,它症亦觉好转。仍守上方加海螵蛸15克,莲须、益智仁各9克,连进3剂而愈。
对儿科患孩,李老更重视望、闻、切三诊,以补问诊之不足。如“鼓胀”案殷男,9岁,1957年随其父母前来就诊。其母云,患儿2个月来肚腹日渐胀大,屡服消导不效,饮食少思,近来更见自、盗汗,微喘等症。李老诊见其腹大如鼓,按之腹壁松软,两胁无异状,胸前虚里穴频频动悸,右脉浮大,左脉细弱,舌红苔薄黄。问其小便色黄,大便时干时稀。李老根据内经“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结合溲黄,舌红苔黄,参照“虚里穴”为胃之大络,“虚里”悸动应衣,应为胃热。究其鼓胀之因,系热郁胃肠,使运化传导失职。既属胃热津伤,理宜清热养胃以治;原非食积癥痞,切忌消导克伐。今因不用清润而屡用消导,必燥其胃津而致受纳和降功能更弱,使病情日增,营卫俱虚。营虚不能内守,卫虚不能固外,是故自盗汗出。予当归六黄汤加麦芽,清胃热,生阴津,助运化,使营阴内守,卫阳外固,自汗盗汗则止。药仅8味却标本兼顾,面面俱到。并遵前贤“治慢性病当有方有守”之言,稍在药量上加减,而连服13剂获愈。
对一些五官科的局部病变,他在辨证时也常能寻幽索隐,登堂入室。如“眼疾”单案,系气轮红赤不退,叠治四载未效之患者,据其体型较瘦,苔腻脉滑,伴有咳痰气粗,剔除“风热”或久病“血伤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名家教你读医案_从医案中领会名医理法方药思路的18堂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