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上卷
人生何来快乐
岭上多白云
让人生慢下来
你知道人类在退化吗
理想的家
理想的生活
快乐立国
从大学与快乐说起
老丑
与自己和解
事便是业
起早其实也不难
只有失眠的人能懂
不要向人求快乐
性本贱
爱己如人
人间至乐
纸醉金迷多忧愁
中国人的偶像
画家的眼睛
看京剧
原来的自己
唐朝的石榴裙
解梦
中国画里的人
雾公子
也谈几句红楼
中卷
最后一夜
古人用紫檀是节俭
女人之大欲
难道什么病都是炎症
孤独的中国人
笼中人
女上司
宅男
闲谈的灵感
梦里只会出现童年的家
现代化的监牢
称职的花花公子
关于气味的记忆
下卷
菊花与枯骨
不识梅
恋爱和旅行
伴山吃鸭
牡丹虽好
槿
山下
翠云峰
旧居海棠
唯有青枫最少年
芭蕉叶大栀子肥
裸体日光浴
江雾
无有桑柳不成家
残冬看花
但有温厚最脱俗
一夕生秋风
中产阶级的空虚
止泊
山色
安静的去处
瓜
性感的菜地
过去是我的老朋友
我们还有邻居吗
万物之逆旅
桃梨赋
新雾
后记
上卷
人生何来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
四川新都宝光寺来了一个和尚,在禅房打坐入定,一坐就是半个多月不动。和尚们一摸,没气了,于是把他送到涅槃堂火化了。第二天,他回来了,应该说是他的“阴神”回来了。道家的讲法,通过修炼,能让人的“神”脱离躯壳,自由来去,这个就叫阴神。这位老兄的阴神已经炼成,只是没到“聚而成形”的地步,别人看不见他。他在禅堂里叫:“我呢?我呢?”和尚们害怕,纷纷跑了,禅房变得空荡荡的,越发阴森可怕。一个老和尚想了个办法,在禅堂里烧了一盆火,又放了一盆水。等晚上那阴神到处找“我”的时候,那老和尚就说:“你在火里”。没有声音了,大约是跑到火里找去了。过一会儿又叫了起来,那老和尚又说:“你在水里”。安静一会儿,又叫了起来:“我呢?我呢?”老和尚就说:“师兄啊,你如今火里也去得,水里也去得,还要那个色壳子做什么呀?”只听见空中哈哈一笑,从此没有了。
那个“阴神”丢了肉身后去了哪里?在鸿蒙太空之中荡来荡去岂不无聊?还是凝结在某个地方,久而久之会不会烟消云散?便替他有些惆怅,我到底是个“色壳子”里面的人,想得到的只有这些。
用“色壳子”来戏称人的肉身,听起来像伪劣商品,或是扎纸铺里扎出来的,一点都不坚牢。原也没错, 这个色壳子的确是麻烦一大堆,岂止是怕水怕火,每天一睁眼,要挣钱,挣了要吃,吃了要拉,还要生病,还要生气,还要怕孤独,还要怕老,还要睡,还要睡不着,哪一样都不省事。都想长生不老,真让你顶着这个色壳子长生不老下去,用不了多久便会觉得是这世上最可怕的刑罚,真正的无期徒刑。有人采访一个一百二十多岁的老寿星,她的回答是:“千万别活这么久。”
道家称得道的人是“真人”,有“真人”自然就有“假人”与之相对。假的部分大概就是指这个色壳子吧。有人说,人生还是有快乐的,为此忍受些麻烦也值得。人生里面到底又有些什么样的快乐呢?
“食色性也”,食色二字自然是最基本的快乐。可是不饿哪来食欲?不憋哪来性欲?都市里的人,跑到西藏看看,好舒服,心里宁静了,是因为在都市里太烦乱。西藏的牧民不一定这么觉得。上餐多吃了两碗,下餐你就不想吃了,不但不想吃,看着饭菜还饱胀反胃,可见世上的快乐不过是痛苦的缓解而已。
有人说,名利能给人快乐。长久的渴求煎熬换来一刻的“快乐”,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麻烦。追名逐利之事大抵如此。
有人做了太多“得”的事,就去“舍”,去做慈善事业。这的确能得到些纯粹的快乐。但最好默默地去做,任何事情和人扯上关系就难免有烦恼。比方说捐款,不让人知道,怕人说不热心公益;让人知道,又说你博名。捐少了,说你吝啬;捐多了,说你是取悦政府,财路不正当。再说,捐多了还是会心疼的,毕竟钱也不是那么好来的,不但辛苦也要担风险。
有人说,什么都不要去追求,寂静虚无最快乐。从本质而言,这种快乐掺假最少。真能达到这个境界内心不游移的,又有几人?《水浒传》里说和尚是“色中饿鬼”,想想也是,好端端的一个人,大房大炕住着,四方施主养着,不用为俗事发愁,饱食终日,精足神旺,不就只剩想那事了。况且那佛堂内山门外什么不来,红罗绿鬓流水一样从眼前过,哪个又经受得住?
道家说,寂静虚无里还有“我”,“忘我”,也就是忘了这个色壳子才会快乐。后来又发展了一套修真的方法,修生命本原的那个“真”,先练气化神,再把“神”凝聚起来,超脱了这个色壳子的障碍,也就是灵魂超脱了肉体,自由自在地玩去了,就像那个宝光寺的游方和尚。就算到不了这个境界,靠打坐把全身气脉走通,这样一来食色也好名利也好,这些浅层的快感便都超越了,于横陈时味同嚼蜡,浑身便能时时处处充满舒畅和乐感。然后又怎么样呢?就能成仙了吗?我不敢说,怕说错。
宝光寺和尚的故事,是南怀瑾年轻时求仙访道听来的,虽非他亲眼所见,出自大学者之口,想来有些出处。我是有几分信的。上帝造人,肉体和灵魂本是两个概念。别的不比,单比那电视机,机器好比是人的躯壳,信号就好比人的精神,本就是两回事。“神”超脱了这个“色壳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死后的灵魂有什么不同?不能想下去,越想越觉得是个闷葫芦。
其实道也好佛也好,称宗教而非宗教,通科学而非科学,它不是来自至高的造物主,而是信奉一些道理,阐释生命的道理。道家修炼的逸事西方的科学没办法解释,就像中医的经络仪器也检测不出来一样,可谁能否认它的存在呢?打坐的人坐到一定程度,在黑暗处身体会发光,不是什么稀奇事,如今这样的人也还有。那些菩萨神仙的画像不就带着个光圈吗?其实并不是幻想。
世间的传奇莫不如此,听起来像神话,做到的人却觉得不过如此,只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生命里不知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奥秘,这些算是浅的了,只是如今鲜有人去探求。如今外物太发达了,对于内在便忽视了。弗洛伊德那一点浅之又浅,心理辅导员层面的分析,都能让人们顶礼膜拜、泛滥天下。近几百年来,人类越来越趋于理性,也就离奇迹越来越远了。
岭上多白云
有一首不出名的古诗,写得很好,句子又简单,看过就能记住。诗是这样的: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在《古诗源》里看到的,作者叫陶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医心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