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速学速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方剂进行精简,运用图表形式归纳各类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组方分析、注意点等,更将重点内容以歌诀形式展示。本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易学易记,特别适用于中医药高等学校学生及医师资格考试备考人员参考。
书名:
方剂学速学速记
作者:
刘西建 张 艳
CIP号:
第243656号
ISBN:
978-7-122-30709-5
责任编辑:
陈燕杰
出版发行: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
010-64518888
售后服务:
010-64518899
网址:
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前言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也是中医药类专业骨干课程,学好方剂学对于提高中医师临证能力至关重要。
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有效地掌握各知识点主要内容,我们主要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为基础,参照教学大纲,编写了《方剂学速学速记》一书,以切实起到执简驭繁、易学易记的作用。
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为蓝本,对每类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特点、方解、注意点都进行了精简压缩,涵盖全部易考知识点。本书内容编排与统编教材章节一致,并运用图表归纳知识点,简明清晰,易学易记,以期能使读者学习事半功倍。根据教学大纲,所选方剂分为3级,在方名后以Ⅰ、Ⅱ、Ⅲ标注。Ⅰ级方剂需要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和药物配伍意义;Ⅱ级方剂需要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Ⅲ级方剂需要了解其主要组成、主要功用及主治病证。
本书适宜于高等中医院校在校学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以及其他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修正!
编者
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年10月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二、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一、病证分类
二、组成分类
三、治法分类
四、笔画分类
第四章 方剂的剂型
一、液体剂型
二、固体剂型
第五章 方剂的煎服法
一、煎药法
二、服药法
第六章 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
一、组方原则
二、方剂的变化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二、辛凉解表剂
三、扶正解表剂
第二章 泻下剂
一、寒下剂
二、温下剂
三、润下剂
四、逐水剂
五、攻补兼施剂
第三章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
二、调和肝脾剂
三、调和寒热剂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剂
二、清热凉血剂
三、清热解毒剂
四、气血两清剂
五、清脏腑热剂
六、清虚热剂
第五章 祛暑剂
一、祛暑解表剂
二、祛暑利湿剂
三、祛暑益气剂
第六章 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剂
二、回阳救逆剂
三、温经散寒剂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二、解表温里剂
三、解表攻里剂
第八章 补益剂
一、补气剂
二、补血剂
三、气血双补剂
四、补阴剂
五、补阳剂
六、阴阳并补剂
第九章 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剂
二、敛肺止咳剂
三、涩肠固脱剂
四、涩精止遗剂
五、固崩止带剂
第十章 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剂
二、补养安神剂
三、交通心肾剂
第十一章 开窍剂
一、凉开剂
二、温开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一、行气剂
二、降气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剂
二、止血剂
第十四章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剂
二、平息内风剂
第十五章 治燥剂
一、轻宣外燥剂
二、滋润内燥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一、化湿和胃剂
二、清热祛湿剂
三、利水渗湿剂
四、温化寒湿剂
五、祛湿化浊剂
六、祛风胜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剂
二、清热化痰剂
三、润燥化痰剂
四、温化寒痰剂
五、治风化痰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一、消食化滞剂
二、健脾消食剂
第十九章 驱虫剂
第二十章 涌吐剂
第二十一章 治痈疡剂
一、散结消痈剂
二、托里透脓剂
三、补虚敛疮剂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在审明病因、辨清证候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方剂则是在治法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药物有序组合,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概而言之,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与法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二、常用治法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
1.汗法 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2.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有毒物质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3.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泄大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之积从大便排除的一种治法。
4.和法 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5.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方法,以解除在里之热邪的一种治法。
6.温法 是通过温里散寒的方法,使在里的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7.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8.补法 是通过滋养补益的方法,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一、病证分类
病证分类者首推《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医宗金鉴》等,均属按病证分类方剂的代表作。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以病索方。
脏腑分类亦属病证分类,如《备急千金要方》。
病因分类亦属病证分类,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张氏医通》。
二、组成分类
以组成分类上可追溯至《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大、小、缓、急、奇、偶、重”。至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序》:明确提出“七方”,并将《内经》的“重”改 ............

书籍插图:
书籍《方剂学速学速记》 - 插图1
书籍《方剂学速学速记》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方剂学速学速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