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明理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目 录

《伤寒明理论》序
《伤寒明理药方论》序
卷一
发热第一
恶寒第二
恶风第三
寒热第四
潮热第五
自汗第六
盗汗第七
头汗第八
手足汗第九
无汗第十
头痛第十一
项强第十二
头眩第十三
胸胁满第十四
心下满第十五
腹满第十六
少腹满第十七
烦热第十八
卷二
虚烦第十九
烦躁第二十
懊憹第二十一
舌上胎第二十二
衄血第二十三
哕第二十四
咳第二十五
喘第二十六
呕吐第二十七
悸第二十八
渴第二十九
振第三十
战栗第三十一
四逆第三十二
厥第三十三
郑声第三十四
讝语第三十五
短气第三十六
卷三
摇头第三十七
瘈疭第三十八
不仁第三十九
直视第四十
郁冒第四十一
动气第四十二
自利第四十三
筋惕肉異第四十四
热入血室第四十五
发黄第四十六
发狂第四十七
霍乱第四十八
畜血第四十九
劳复第五十
卷四
药方论

《伤寒明理论》序
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非曰生而知之,必也祖述前圣之经,才高识妙,探微索隐,研究义理,得其旨趣,故无施而不可。且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或死或愈,止于六七日之间、十日以上,故汉张长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撰为《伤寒论》一十卷,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然自汉逮今,千有余年,唯王叔和得其旨趣,后人皆不得其门而入,是以其间少于注释,阙于讲义。自宋以来,名医间有著述者,如庞安常作《卒病论》,朱肱作《活人书》,韩祗和作《微旨》,王实作《证治》,虽皆互有阐明之义,然而未能尽张长沙之深意。聊摄成公,家世儒医,性识明敏,记问该博,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辩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讝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浅深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旨趣也。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顾不博哉。余家医业五十载,究旨穷经,自幼迄老,凡古今医书,无不涉猎,观此书义理灿然,不能默默,因序其略。
岁在壬戌八月望日锦屏山严器之序
《伤寒明理药方论》序
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是以制方之体,欲成七方之用者,必本于气味生成,而制方成焉。其寒、热、温、凉,四气者生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者成乎地,生成而阴阳造化之机存焉。是以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矣,主对治疗,由是而出,斟酌其宜,参合为用,君臣佐使,各以相宜,宣摄变化,不可胜量,一千四百五十三病之方,悉自此而始矣。其所谓君臣佐使者,非特谓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三品之君臣也。制方之妙,的与病相对,有毒无毒,所治为病主,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择其相须相使,制其相畏相恶,去其相反相杀,君臣有序,而方道备矣。方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则气力不全。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所谓远近者,身之远近也,在外者身半以上,同天之阳,其气为近;在内者身半以下,同地之阴,其气为远。心肺位膈上,其藏为近;肾肝位膈下,其藏为远。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肾肝位远,数多则其气缓,不能速达于下,必剂大而数少,取其气迅急,可以走下也;心肺位近,数少则其气急,不能发散于上,必剂少而数多,取其气易散,可以补上也。所谓数者,肾一、肝三、脾五、心七、肺九,为五藏之常制,不得越者。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随其攸利而施之,远近得其宜矣。奇方之制,大而数少,以取迅走于下,所谓下药不以偶;偶方之制,少而数多,以取发散于上,所谓汗药不以奇。经曰: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处方之制,无逾是也。然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评,惟张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之祖。是以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医帙之中,特为枢要,参今法古,不越毫末,实乃大圣之所作也。一百一十二方之内,择其医门常用者方二十首,因以方制之法明之,庶几少发古人之用心焉。
卷一

发热第一
伤寒发热,何以明之?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熇熇然散而成热者是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有谓翕翕发热者,有谓蒸蒸发热者,此则轻重不同,表里之区别尔。所谓翕翕发热者,谓若合羽所覆,明其热在外也,故与桂枝汤发汗以散之;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在内也,故与调胃承气汤攻下以涤之。其发热属表者,即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也;其发热属里者,即阳气下陷入阴中所致也。观其热所从来,而汗下之证明其辨焉。若热先自皮肤而发者,知邪气之在外也;若热先自里生而发达于表者,知邪气之在里也。举斯二者,为邪气在表在里而发热也。惟其在表在里俱有发热,故邪在半表半里者,亦有发热之证。何者?以表证未罢,邪气传里,里未作实,是为半表半里。其发热者,或始自皮肤而渐传里热,或始自内热而外达于表。盖邪气在表发热者,则表热里不热也;邪气在里发热者,则里热甚而达于表也;其在半表半里发热者,则表里俱发热,而但热又轻于纯在表者也。经虽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然少阴病始得之,亦有反发热者,盖亦属其表也,特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发汗者是已。发热为阳,寒之常也;一或阴阳俱虚,与其下利新汗后,又皆恶其发热也。经云: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下利发热亦死。《内经》云: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此名阴阳交,交者死也。斯亦发热也,讵可与寻常发热一概而论耶?医者更当明辨之。 ............

书籍插图:
书籍《伤寒明理论》 - 插图1
书籍《伤寒明理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伤寒明理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