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作者:彭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01
ISBN:978-7-300-28067-7
价格:88.00元
目录
CONTENTS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节点化的用户
第一章 新媒体发展的三条线索与用户的“节点化”
第一节 从门户时代到泛媒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演变
第二节 从赛博空间到互联网社会:新媒体社会属性的强化
第三节 从虚拟经济到“互联网+”: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服务模式的扩张
第四节 新媒体用户的新角色:三重网络中的节点
第二章 作为传播网络节点的新媒体用户
第一节 个体化节点与分布式内容生产
第二节 个体化节点与分布式内容传播
第三节 分布式内容生产、传播与后真相
第四节 个体化节点与信息消费
第三章 作为社会网络节点的新媒体用户
第一节 网络社会与个体化节点
第二节 连接:个体节点间多元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互动:从个体到集体的不同“面向”
第四节 汇聚:群氓的智慧或群体性迷失?
第五节 分化:网络人群的圈子化与层级化
第六节 过度连接与反连接
第四章 作为服务网络节点的新媒体用户
第一节 作为共享经济节点的用户
第二节 作为社群经济生产力的用户
第三节 作为场景经济服务对象的用户
第五章 矛盾的新媒体用户
第一节 个性化还是社会化?
第二节 主动还是被动?
第三节 娱乐还是严肃?
第四节 情绪化还是理性?
第五节 免费还是付费?
第二部分 媒介化的人
第六章 现实时空与媒介化时空共同笼罩下的用户
第一节 碎片化的时间、交错的时间轴
第二节 流动的位置、交织的空间
第七章 新媒体用户的“表演”与“媒介化”生存
第一节 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
第二节 美图:幻象与自我
第三节 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
第四节 网络视频:新生存方式与新文化运动
第五节 微信红包中的社会图景
第八章 数据与算法框架下的新媒体用户
第一节 数据化生存:另一种媒介化生存
第二节 用户画像的数据化描绘
第三节 个体用户节点的位置测量
第四节 数据、算法下的“落点”分析
第五节 算法下的个体:数据时代的“囚徒”?
第六节 数据素养:数据时代的基本公民素养
第三部分 赛博格化的人
第九章 赛博格化:智能时代的人与人机关系
第一节 智能趋势与赛博格、后人类主义
第二节 智能时代新的数字化生存
第三节 智能时代新的人机关系
结语
后记
总序
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新闻传播学擢升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突飞猛进,这也对教学、科研以及学术著作出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继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社纷纷推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和国外新闻传播学大师经典名著汉译本。但标志本学科学术水平、体现国内最新科研成果的专著尚不多见。
同一时期,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有了长足进展。新闻传播学专业点从1994年的66个猛增到2001年的232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专科在读人数已达5万名之多。新闻传播学学位教育也有新的增长。目前全国设有博士授予点8个,硕士授予点40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一批研究型院系正在崛起。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以高起点、多专业为特色,揭开了这两所百年名校蓬勃发展的新的一页。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编者注)以令人刮目相看的新水平,跻身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名校之列。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以新获得博士授予点为契机所展开的一系列办学、科研大手笔,正在展示其特有的风采与魅力。学界和社会都企盼这些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第一梯队”奉献推动学科建设的新著作和新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为突破口的传播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手共进,以及亿万国人参与大众传播能动性的不断强化,中国的新闻传媒事业有了全方位的跳跃式的大发展。人民群众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及时、须臾不可或缺,人们难以逃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新闻传播学大众化社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地提到全社会,尤其是新闻传播教育者面前。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传播学著作,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
这一切都表明,出版一套满足学科建设、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需求的高水平新闻传播学学术著作,是当前一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新闻传播学文库”的问世,便是学者们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
“新闻传播学文库”希望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有一些新的突破:探讨学科新体系,论证学术新观点,寻找研究新方法,使用论述新话语,摸索论文新写法。一句话,同原有的新闻学或传播学成果相比,应该有一点创新,说一些新话,文库的作品应该焕发出一点创新意识。
创新首先体现在对旧体系、旧观念和旧事物的扬弃上。这种扬弃之所以必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之所以拥有理论创新的权利,就在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弃旧扬新是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一位俄国作家回忆他同恩格斯的一次谈话时说,恩格斯希望俄国人——不仅仅是俄国人——不要去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中国与外国不同,新中国与旧中国不同,新中国前30年与后20年不同,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当前中国的新闻传播学,自然应该有不同于外国、不同于旧中国、不同于前30年的方法与结论。因此,“新闻传播学文库”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要求是: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理论魄力,深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中去,深入党、政府、传媒与阅听人的复杂的传受关系中去,研究新问题,寻找 ............

书籍插图:
书籍《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 插图1
书籍《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