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知道点:走进有机化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有机化学的诞生、发展
有机化学的诞生和基本理论的建立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有机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
有机化学的分支学科
中国有机化学的起步与发展
有机物概述
有机物含义的正确界定
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官能团
有机物的分类标准和科学分类
有机物的一般性质特点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鉴别
常见烃和烃衍生物概述
有机化合物的母体——烃
脂肪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利用
芳香烃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卤代烃的性质和应用
醇的分类、命名、性质和应用
酚的性质、应用和对环境、人体的毒害
醛的分类、命名、性质和应用
羧酸的分类、命名、性质和应用
常见生物体有机物概述
糖类的分布、分类、功能
麦芽糖的性质与应用
脂类的性质、分类和人体对脂类的利用
维生素的发现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其与人体的关系
氨基酸的分类和功能
核酸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功能
常见工业有机物概述
甲烷的性质、来源和利用
乙烯的性质和利用
乙酸的性质和利用
醋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乙醇的组成、性质、制取和应用
甲醇与假酒制作、假酒中毒
乙醛的性质和利用
啤酒中的乙醛对人体的伤害
甲苯的性质和应用
几种常见有机物概述
常见的热塑性塑料
可降解塑料的分类与应用
有机玻璃的性质和应用
有机肥料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有机生物污染与绿色化学兴起
作者:李蓉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ISBN:9787811415544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前言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在准确界定有机化学的定义之前,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这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因此,就把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有机化合物)。尿素的人工合成,打破了有机化合物一定来自于生物体的学说。在人工合成尿素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属于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认识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这一时期,属于经典有机化学时期。在这个时期,有机化合物在结构测定以及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
1927年以后,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海特勒等人用量子力学处理分子结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后来美国化学家马利肯用分子轨道理论来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大体一致。由于计算简便,韶决了许多当时不能回答的问题,从这以后,有机化学进入了现代有机化学时期。在这段时期,许多新理论和研究方法被确立,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时至今B,有机化学已经发展成有众多分支的独立学科,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都在各自的发展方向上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一种全新的有机化学的面貌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机化学的诞生、发展
1806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次提出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当时有机化学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提出并命名的。最初的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随着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物的不断出现,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手段逐步多样化,基本理论也逐步建立,有机化学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如今有机化学早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且与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比如物理有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等。
有机化学的诞生和基本理论的建立
有机化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史前。200多年前有机化学发轫于对生命(有机)体化学组成的探索,并因而得名。“有机化学”这一名词是1806年首次由化学家贝采里乌斯(1779—1848年)提出。当时“有机化学”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这就是最初关于有机化学的定义,即在“生命力论”影响下的有机体的化学,相当于生物化学。很显然,这给了人们一种错觉,似乎有机物都属于“有生机之物”或“有生命之物”,并只有在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形成,而不能在实验室里用化学方法合成。显然,在当时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条件下,这种关于有机化学的“生命力论”说是存在局限性的,束缚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824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人工合成尿素的发现,便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学说。因为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贝采里乌斯也由此受维勒到极大启发,他想到自己也曾发现过雷酸银和氰酸银,这是两种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质,当时误认为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在维勒之后,贝采里乌斯发现酒石酸和葡萄酸也有类似情况,于是他认为必须提出一个新概念。他说:“我建议把相同组成而不同性质的物质称为‘同分异构’的物质。”同分异构现象的发现以及从理论上的阐明,是在物质组成和结构理论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开始了分子结构问题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从19世纪初到50年代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认识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法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化学知识知道点:走进有机化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