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关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数据来源于腾讯公益网,基金会简介http://gongyi.qq.com/a/20090106/000001.htm。
[2]任正非在其《管理的灰度》一文中提出:“一个企业的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
[3]节选自《X光下看腾讯》。
前言
在决定创作《腾讯公关法》的时候,我们曾经问过许多与腾讯打过交道或正在接触的媒体人士:如何评价腾讯公关?他们大多都会提高嗓门说:“腾讯是一家产品型公司,它的公关好像没什么可说的。”
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怀疑,难道腾讯真的没有公关吗?如果大家都认为腾讯公关不够强,为什么还要研究它?我们做一本书,如果不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什么,那为什么而做呢?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走进了腾讯公关。和我们同行的,有两位资深媒体人和一位财经作者。我们结伴而行,从外向内“包围”腾讯公关,试图挖掘它隐藏的价值。
意料之中的是,尽管已有海量的关于腾讯的报告、报道以及图书作品,比如《腾讯传》《腾讯方法》《腾讯之道》《X光下看腾讯》等,但专门研究腾讯公关的少之又少,只能找到一些只言片语。
而意料之外的惊喜是,腾讯公关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零散。相较于许多一出生就有非常强大的公关力量的企业而言,腾讯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企业的公关思维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全过程。
这种生长的轨迹,让人备觉珍贵。
为何腾讯无公关?
1998年,当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在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落户的时候,一门心思想的是开发一套虚拟寻呼系统,而腾讯创始团队也围绕着这套新系统而组建。
在五位创始人中,马化腾和张志东都是技术男;负责市场销售的曾李青,曾在电信局下属分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多年,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许晨晔,在深圳的电信数据通信局做专业技术工作;陈一丹,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
从这份核心成员名单里可以看到,技术人才占了一大半,没有任何公关的影子。按照如今创业公司的配置标准来看,没有公关的团队是不合格的。然而,就是这么一支“不合格”的创业队伍,在1998年到2004年之间,怀抱着外面纷纷扰扰与我无关的心态,埋头做事,顽强地活了下来。
诚然,对于当时的腾讯而言,有公关与没有公关,几乎没有差别。其原因有二:
第一,如果腾讯一直研发虚拟寻呼系统,搞网站设计制作、服务器存储空间、网络维护这些事情,公关对它来说的确不是必需品。
腾讯早期的这些产品,服务于B端用户,比如电信公司等,这些客户都是一个一个地去谈来的,因此不太需要依靠媒介的宣传,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去维护公关形象。
这和华为在通信业务时代的表现颇为相似。众所周知,华为也是在有了面对消费者市场的手机产品之后,才脱掉了低调的外衣,慢慢地开始重视公关、品牌的建设。而如果不是OICQ的出现,腾讯的公关大门或许还会一直关闭。实际上,在OICQ诞生后的较长时间里,腾讯的公关大门也没有打开。
第二,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中国企业公关意识普遍不强。
1983年9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组建了公共关系部,这标志着公共关系正式引入中国企业。巧合的是,几乎同时,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土壤生根发芽。之后的30年,尤其在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崛起之后,信息传播技术飞速进步,这成为公共关系学发展的助推器。
20世纪90年代,公共关系学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酝酿阶段,尚未真正快速推行和爆发。不过,在这一时期,已有企业家见识到了公关的威力。1997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项目财务问题爆发,原本对其热捧的媒体立即变脸,责骂声铺天盖地。企业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企业与同行、顾客、政府、社区等其他公众之间的关系了。
那时候,就连企业和企业家,在中国也是刚流行不久。1984—1998年,中国出现了两代企业家群体,第一代是以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等为代表的“84派”企业家,第二代是以陈东升、郭广昌为代表的“92派”企业家。他们带领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企业。
这群实干家们,整天带领着各自的队伍开拓崭新的天地,无暇对公共关系进行系统、专业的梳理。但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企业经营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企业只有处理好各方关系,才有可能寻得良机,而且他们也在有意识地训练一些公关方面的技能。很多聪明又勤快的企业家很快意识到了公关的重要性,从对外发声到联络各方关系,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行为方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以马化腾、马云、张朝阳、丁磊为代表的第三代企业家。这群创业者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机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翅膀,在公共关系的辉煌时代尽情舞蹈。
阿里巴巴的公关向来名气大,被外界称为“公关第一天团”。2000年,阿里巴巴刚成立1年,马云就策划了名动天下的“西湖论剑”,在互联网圈名气大涨;张朝阳、李彦宏是留学归国人士,他们受到国外创业者的影响,在公关事务方面也有各自的主意。
然而,当互联网界的其他小伙伴们纷纷开启公关之路的时候,本土学霸马化腾正带着团队研究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1999年2月10日,在腾讯公司成立3个月之际,OICQ第一版本正式发布。4年之后,OICQ更名为QQ,有了可爱的企鹅形象,还成功推出了Q币、红钻、QQ秀……从产品设计到运营,腾讯所做的一切,堪称产品专业主义的教材范本。
在此过程中,腾讯一直用产品与外界对话。比如在QQ秀的设计上,腾讯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时尚女装、职业装、手链、手包、墨镜、项链、发型,甚至口红、眼影、眼型、眉型……用户可以随时更换自己喜欢的QQ秀形象。用户在使用QQ秀时,与腾讯发生了连接,腾讯也就达到了与用户沟通的目的。为了与用户更好地沟通交流,腾讯不断优化产品,把产品做到极致。
如果从产品运营角度来说,腾讯在创立初期就深谙其中的门道。建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关系,相信没有哪家公司比腾讯更在行。然而,产品运营虽然与用户也会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也要有外部形象的展示,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但并不能取代公关。对产品的固执坚 ............

书籍插图:
书籍《腾讯公关法 》 - 插图1
书籍《腾讯公关法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腾讯公关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