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第二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2006年9月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学术荣誉包括: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The Econometric Society)会士(Fellow)、获得2009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担任《经济学报》、《清华管理评论》、《教育》主编,《经济研究》编委。中文著作包括:《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学的改革》(中信出版社)。在《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经济学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经济研究评论》(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经济研究》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第二版自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自1978年12月18—22日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虽然在类似时间长度中的类似增长速度的经济发展已有若干先例,但是在13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取得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自然地,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将伴随2018这一年。这个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从学术上讲,这其中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历程中,现代经济学(也称西方经济学)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作用。
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恰好是现代经济学被逐步地、系统地引入中国的40年。由于两个根本性原因,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有着必然的关联:第一,现代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学问,而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管这个市场经济是如何具备“中国特色”,它的本质应该是市场经济。所以,以现代经济学来理解经济改革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现代经济学也是一套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看问题的视角,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个人的理性,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基本事实,而个人的理性是现代性的基石。由于改革的方向是现代性,那么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就是有意义的。
本书收录的是我在1987—2003年17年间在中文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18篇文章。从时间点上,这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高潮时期。这本书在2003年首次出版,这次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再版,是为了回顾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中,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是如何交织作用的。为了尊重历史,这次再版时除了个别专有名词的翻译为了统一而有所调整之外,文章一律保持原样。这些文章在发表时,都曾有过一些反响,对当时人们思考改革有过直接的作用,对改革政策制定也许有过间接的作用。记录现代经济学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解读,并且如何被运用于解决中国经济问题,这是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18篇文章就是一种记录和一种说明,它们记录和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密切关联。
本书文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文章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学理,包括第一篇《理解现代经济学》和第六部分中的四篇。《理解现代经济学》写于2002年,把现代经济学当作一种思维方式,它包括视角、基准、分析工具。这不仅是我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也是运用现代经济学从事研究,特别是从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的心路历程。第六部分中的四篇介绍的都是现代经济学中与中国经济改革直接相关的学理,其中信息经济学与比较制度分析在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寻租理论为分析腐败提供了权威性的分析方法,而科尔奈对苏联东欧经济改革的深刻分析,为思考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比较和启发。
第二类文章试图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整体现实问题,包括第一部分中的四篇。这四篇的写作背景是在中国经革开放20周年之后,市场化改革已经起步,但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尚未建立。这些文章并非完全照搬经济学的现有结论。事实上,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学中并没有现成公式。现代经济学对市场经济有基本原理,但是基本原理对从计划经济起步的转轨过程的运用,并没有现成文献,这并不为奇。按照发表时间顺序这四篇文章是:《目标与过程》《激励与约束》《政府与法治》《市场与法治》,这些文章探讨的问题在现在仍然具有思考价值。
第三类文章试图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四个方面,对应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分别是企业、金融、政府、创业。这其中既有对现代经济学前沿的介绍,比如企业理论、公司法、金融监管,也有对经济发展前沿的介绍,比如美国硅谷,但更多的是对中国当时改革问题的思考。这些文章本身说明,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的结合,既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改革走过和正在走的路径,也帮助我们推动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成本更小的路径前行。
一些人把现代经济学误解为一种“观点”或一个“学派”,然后发现其与中国改革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论证现代经济学不适用于中国。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特别是它的成功和特色,确实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直接或马上与现代经济学文献中的结论挂钩。由此便引出各种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有的挑战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的挑战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只要是认真严肃的讨论和争辩,都属于正常。
的确,现代经济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比如,行为经济学就是对个人理性假设修正下的理论与实证。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这方面的贡献,就说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受到的认可。
2017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其中收录了我在19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第二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