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大贬值危机,中国的2016-2022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1章 大危机:中国的2016~2022(上)
第一节 债务危机
第二节 恐怖的企业债务
第三节 债务连环套
第四节 影子银行之祸
第五节 血色影子
第2章 大危机:中国的2016~2022(中)
第一节 房地产的夺命索
第二节 人口巨变下的蛋
第三节 艰难的调整
第四节 房崩
第五节 地裂
第六节 房价终局
第3章 大危机:中国的2016~2022(下)
第一节 大贬值之路
第二节 外升内贬一把刀
第三节 最后一根稻草
第四节 外贬内贬一绳索
第4章 危险的粮食:中国的2016~2022
第一节 特立独行的粮价
第二节 被吃掉的耕地
第三节 危险的粮食
 第1章 大危机:中国的2016~2022(上)
第一节 债务危机
2016~2022年间,人们将被一个阴影伴随着——债务危机。
笔者此前讲过,货币、房地产泡沫与债务这三大“堰塞湖”,任何一个“决堤”的话,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而在这个周期内,这三大“堰塞湖”,每一个的风险都有可能突然释放出来,从而造成巨大的破坏。
为什么是2016年?
所有的重大时间节点都是内外力量共同决定的结果。
2012年12月12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其《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指出,根据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到2016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到2030年,亚洲将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军费开支和技术投资方面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其中,重点提到了中国。
根据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博士的研究,在特定时期,总有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即使在没有太大成功可能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懈地为谋求政治和经济霸权向强国发起挑战。一旦处于世界经济强势主导地位的国家衰落,通常就会有另外一个愿意并渴望取而代之的国家崛起。
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较深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也指出,大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霸权,成为体系中的唯一大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或许是二十年内,几乎可以肯定,当今全球力量结构的巨大变化将导致大国安全竞争的加剧,大国之间甚至可能爆发剧烈的冲突,而最大可能的冲突将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
现有的霸权国家当然要千方百计地打压、遏制新崛起国家的挑战。就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言:“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这个领导就是美国。”这也是美国总是对紧随其后、距离它最近的或者说位居全球第二的国家进行打压的原因。老牌霸主英国、曾与美国比肩的苏联和20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都曾经遭到包括金融战在内的毁灭性打击。
事实上,正是通过引爆他国危机的方式,美国的霸权才得以巩固。正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赫尔曼·M.施瓦茨教授的研究结论:“1997~1998年新兴市场危机就代表了美国霸权的巩固,因为它们强化了全球性的分工,新兴市场仍然是工业边缘区,生产低价值的商品型产品。”
更何况,其他国家的危机往往对应着美国的机会和利益。以苏联为例,“美国仅仅动用几亿美元就把苏联人民积攒了70年的财富——价值28万亿美元的财富赚到了手”。
基于自己在全球的绝对主导地位,美国更愿意维持现有的格局,而不是看到新崛起的国家改变棋局。美国更可能对它预计崛起的挑战者进行打击,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恰恰预计:2016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因此,美国“战略新移”以后,其目标就变得非常明确。笔者在本书的上部“现实篇”中已做过分析,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优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超级“福利”——通过“金融杀”战略,美国正在按部就班地为构建金融大帝国打基础。2016年以前,美国将完成整个构建过程。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超越传统地缘、能源、军事等局限的超级金融大帝国。
从全球角度来看,作为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主导国的美国,从2013年12月开始削减购债,并慢慢收紧货币政策,在2016年开始后的这个周期又会通过不断加息来加快资金回流美国的步伐——这是美国大战略的必然结果。
从国内的因素来看,由于经济放缓,中国试图对飙升的信贷进行控制,导致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转而利用成本低廉的海外信贷。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数据,2013年,海外向中国投放的贷款增长高达50%,至1.1万亿美元。
其中,对中国贷款规模最大的是英国的银行,如汇丰、渣打。2013年,英国银行向中国投放的贷款增长37%,达到1 950亿美元。其次是美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等,在2013年向中国投放的贷款增加14.6%,达到809亿美元。
上述数字并不包括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海外发行的债券总额暴涨了58%,至2 743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非常糟糕的是,这些海外贷款中的约2/3将在2014~2015年到期。
美国标普公司也认为,到2016年以前,在中国的带动下,亚太市场未偿还的企业债规模预计会超过欧美市场的总和。中国企业债务的不断积累意味着全球金融系统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随着美元升值步伐的加快,这些以美元为主的海外贷款将成为中国许多企业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成为压垮相关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些风险将在2016年开启的新周期里集中爆发。
并且,2015年就是中国信托集中偿付期,这恰与房地产的日渐萧条和经济的低迷对接,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在2016年集中爆发的概率。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信托业资产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91万亿元,与2012年的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而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信托资产连续4年同比增长率超过50%。信托业已成为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服务业“老二”。信托资产结构仍然以单一资金信托、融资信托与工商企业运用为主。其中,单一资金信托占比69.6%,集合资金信托占比24.9%,管理财产信托占比5.5%。
信托业飞速扩张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2013年,被认为是需要刚性兑付的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集合信托规模就约2万亿元,而信托行业的净资产仅约2 700亿元。2015年是信托产品集中偿付的高峰期。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美联 ............

书籍插图:
书籍《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大贬值危机,中国的2016-2022》 - 插图1
书籍《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大贬值危机,中国的2016-2022》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大贬值危机,中国的2016-2022 - (EPUB全文下载)